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修民法或專法?中研院問卷這樣出惹怒網友

有學過社會科學問卷調查基礎概念的人都知道,問卷題目必須中性呈現,獲得的結果才有學術價值。這樣的道理,身為中研院研究員的楊文山教授不可能不知道。
可惜從研究者的回應看來,關於民法、專法題目具有引導作答方向的設計,唯一的原因大概就是,研究者對於本身的既有價值判斷無自覺,並且將它放入研究中,卻以看似中立的資料蒐集方式,來得到一個不可靠的研究結果。
自從婚姻平權的論戰白熱化以來,類似情況所在多有。例如:屢次發表社會大眾對婚姻平權正反意見調查結果的臺灣民意基金會,則是在樣本的代表性方面有所欠缺,卻一再拿著可信度堪慮的結果強化雙方對立的印象。
這樣的研究品質會破壞大眾對學術的信任,也可能傷害研究主題所涉及的群體而不自知。身為國家級學術研究機構的一員,研究者應該更謹慎避免個人價值可能對研究形成的偏誤影響。這次事件也再次說明,並非所有研究或民意調查都具有同等的參考價值,特別是研究者本身帶有立場,卻隱身在學術中立的保護傘之下,需要仔細區辨。
報導節錄:
中研院社會所近日針對同性婚姻等問題進行電話民調,其中有題目詢問對修改民法或另訂專法的看法,選項分別是「直接修改民法,改變婚姻是一男一女結婚的傳統定義」或「另外訂立專法,保障同性戀伴侶的醫療、財產處理等權益」,挨批是誘導式提問;另有題目詢問「願不願意和同性戀作鄰居」,也引發爭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