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輕描淡寫說「撿屍」,其實是助長了性別暴力與蕩婦敘事

從「撿屍」兩字來看新聞媒體及大眾對於女性須受保護的父權意識形態;以及忽略女性的能動性和合理化性侵者的主動意圖。
引自內文:
林芳玫分析關於強暴的新聞文本(林芳玫,女性與媒體再現,pp75),特別著重動詞的傳動性。她說明,後面可以接受詞的「及物動詞」若以主動形式表達,就會清楚標明行動者,若一個動詞以被動形式表達,則行動者會隱藏起來。
「撿屍」這個詞語有傳動性,但通常具體行動者消失,例如蘋果與聯合的報導都是「遭(被)撿屍」、「洋女⋯⋯遭撿屍⋯⋯」,或是「短裙辣妹『險遭』撿屍」,這些「被撿屍」,的報導標題,不約而同地都隱藏了真正執行「撿屍」行為的主詞。
諷刺的是,主動執行暴力行動的「加害者」在故事中卻常會是「被誘惑」的反應者(「所幸」遇到休假「暖」警⋯⋯一旁警員看得「臉紅心跳」,已經預設男性在這個情境中是容易失控的,是女生運氣好,碰到好人,不知道記者是在現場,還是自己幻想的情境?)。
在蕩婦敘事的新聞中,被害者常常是行動的主體,加害者也藉此再一次被建構成受到被害者誘惑,進而引發性慾的角色:黃辯,女子在車子上主動投懷、親吻,一進房就將他撲倒,還自己脫光光(資料來源:洋女崩潰!台中夜店遭撿屍性侵- 情慾犯罪-社會-聯合新聞網)
另一方面,「撿」這個動詞與「侵」犯或「強暴」,有力度上的差異,這可以從動詞後常使用的受詞觀察——撿的受詞通常會是什麼?可能是撿到「東西」(物品)、撿到「便宜」。而「屍」則是「死人的軀體」,使用「屍」字描述,意味著當一個人暫時處於酒後不清醒、不省人事的狀態,就是沒有生命、沒有自主權的。當我們使用這組詞彙描述性侵行為,其實也在弱化加害者的責任,甚至合理化加害者的行為。
-----------
無須法律或蠻力,語言本身就可以建構秩序,所以在日常的爭執、選舉、戰爭中,使用的第一個武器往往就是語言。語言不只是再現世界的模樣,更有建構、創造象徵秩序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應該選用適切的詞彙描述事件。
當我們持續使用「撿屍」這樣的詞彙,隱含的是對其他人身體與自主權的不尊重;新聞媒體若繼續用「撿屍」描述酒後性侵行為,更彰顯社會對此的共通想法。
如果我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更平等的社會、不再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那麼,請不要再輕浮地說「撿屍」,性侵就是性侵,是我們必須共同正視的不正義。

綺拉奈特莉談論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以及女性電影工作人員

相信女性導演可以使女性故事的呈現更多元。
引自內文:
曾演出《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贖罪》(Atonment)的 #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今年有多部電影即將與觀眾見面,其中描寫法國知名作家柯蕾特的傳記電影《Colette》準備要在日舞影展世界首映,而日前綺拉奈特莉在 Variety 的專訪中提到了這部籌備多時的電影與近期好萊塢的女性運動的相似之處。
「肯定有其相似之處的,而事實上《Colette》會在這時候問世也不是件意外的事。此片導演瓦許威斯莫爾蘭(Wash Westmoreland)與已故的編劇理查葛萊澤(Richard Glatzer)已經嘗試要把這部電影帶給觀眾有大約 15 年了。此片過去從未設法獲得資助,但近幾年得到了資助的機會我覺得並不意外,女性的故事突然被視為是很重要的。」
而綺拉奈特莉也認為是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支持以女性為主軸的電影,「隨著 #Netflix#Amazon 的崛起,我們在這些平台上看到了一些強大的女性角色與故事。我不是很了解電影,但我不常拍攝背景設置在現代的電影,因為女性角色幾乎總是會遭到強暴。我覺得女人被這樣的方式描繪是很令人不愉快的,然而我總是能在一些具有歷史背景的演出邀約中,發現非常激勵我的角色。但最近有一些改善,我開始收到一些描寫現代女性的劇本,而且在前五頁還沒有被強暴,而且也不僅只是女朋友或太太這類的角色。」
對此,綺拉奈特莉也談到了女性工作人員在電影產業的比例與處境,「其實有滿多劇本是由女編劇所寫的,大量缺乏的是女導演。但我有跟幾位女導演合作過,她們都非常棒。然而對她們而言,卻很難順利找到下一部電影的機會,即使她們過去的作品反應都很好,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當我們有女編劇、女導演、女製作人的時候,對於女性角色的描寫就會越來越好,因此,這個社會透過戲劇來看待女性的方式也會越來越好且更面面俱到。」

韓國首位出櫃的同志歌手!HOLLAND 出道曲 MV 預告公開

Holland(홀랜드) - 'Neverland (네버랜드)' 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zGsh0zRec
引自報導:
韓國首位出櫃的同志歌手即將出道!
根據韓國媒體 Today News 的報導,歌手「HOLLAND」將於22日發行全新單曲《Neverland》正式出道,他也是韓國首位公開出櫃的同志歌手,因此引起海內外粉絲的熱烈討論。HOLLAND 近日公開的出道曲《Neverland》預告一樣以同性戀情作為題材,唯美畫面獲得許多粉絲的稱讚,也讓人相當期待看到完整 MV。
Kpopn韓娛最前線
https://goo.gl/JbeyKZ

台灣首部女同拉子偶像微電影 - LES LOVE

女同志微電影~
完整版:台灣首部女同拉子偶像微電影 - LES LO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udNduft1c

近半跨性別人士遭親友暴力對待 巴士上被非禮都啞忍有原因

報導節錄:
跨性別資源中心於去年1月至8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135名跨性別人士,其中約45%受訪者表示曾受暴力對待。當中逾六成受肢體暴力對待,其次為語言暴力;施暴者主要為家人及親密伴侶,前者佔受害人中一半,後者則有近三成。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梁詠恩表示,情況嚴重,但亦在預期之內。
----------
跨性別資源中心資深輔導員張珮琦表示,跨性別人士亦難以搵工,即使僱主覺得面試表現不錯,但當看到身份證上的性別與其外貌不相符時,便會用其他原因拒絕聘請他們;而即使受聘,在職場中亦可能要面對同事不友善對待。以阿賢為例,在西餐廳任職的他若不小心碰到某同事,該同事會覺得有病毒般,要立即衝去洗手。
----------
調查亦發現性別與社會經濟狀況亦有關,出生時性別為女性的跨性別人士,近九成表示遭受肢體暴力;而出生時性別為男性的,則有近六成表示遭受語言暴力。
另外,失業者遭遇暴力對待的情況,亦較受僱者及學生為多,近七成失業的跨性別人士指曾受到暴力對待。同時,調查亦發現,月入高於2萬的受訪者,較月入少於1萬、月入1萬至2萬的受訪者面對暴力情況低,但梁詠恩表示,未深入了解當中原因,期望未來能增撥資源進行大型、有公信力調查。
而黃結梅表示,期望政府設立性別承認法,取消要求跨性別人士進行完整的變性手術,才得以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並增撥資源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或輔導服務,幫助跨性別人士及其家人。

澳洲、信仰、女同志──不停地闖,我的打工度假之旅

內文節錄:
在路途中我遇過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我會主動要求合影、交換電話,試圖不讓自己只是一面之緣的背包客。還記得那時在黃金海岸,有天晚上我跟旅伴睡不著,凌晨兩點在背包客棧外面站著聊天,就是那時我認識了 Daniel,他跟朋友們喝完酒要回家,停下來跟我們說話,簡單地介紹自己之後,Dan 問我跟我的旅伴是不是 Lesbian,我們沒有猶豫地點頭,他們便問我們是不是在交往,我們馬上否認。
我心想,這個頭髮跟我一樣短的人,怎麼可能會是我的另一半?但我也同時想,其實在多數西方人眼裡女同志只是單純的兩個女性相愛,但在我生長的環境裡,大多數人則認為女同志一定要是很中性的女生(T)跟很女生的女生(婆)相愛。
他說他哥哥是 GAY,他非常贊同,甚至完全地支持,在相談甚歡後,Dan 約我們去他家,我們也沒有猶豫地去作客了(其實事後想起來覺得自己真是大膽阿)而我們也因此成為朋友。
Dan 的主業是英文老師,副業是樂團鼓手,我們常去參加 Dan 的樂團表演,最後一次見面是 Dan 邀請我參加他的演出,那時我在布里斯本,我告訴他參加完主日聚會後跟他碰面,他很訝異地問我:"Really?You go to church!?Does your church teach you that being gay is bad?"這其實掀起我心中很大的衝突跟矛盾,我的信仰在某些事情上給我非常大的支撐。我用一口破破的英文回答他:「事實上,信仰跟同志的身分曾經讓我很困擾,我曾經覺得神有一天會變化我,但我打心裡從沒有想過自己不是一個同志。」
Dan 很快地回了一封訊息"Christian lies"I mean. Sorry…...
在那個當下,我認為我所相信的事情被挑戰,我試著讓 Daniel 了解我的信仰對我而言是如何在我非常脆弱的時候支撐我。Dan 的立場是:「"Being gay is NORMAL, religion is WRONG."如果有神的話,他不會論斷我們任何事情,身為同志是生命中天然的一部分,比信仰起源得更早。真正的信仰是瞭解、尊重跟原諒。妳是正常的,要為了自己身為同志而感到驕傲。如果妳的家人、文化或是宗教愚蠢的沒有辦法理解,那是他們的問題,妳應該找到新的東西去相信,這個世界、人類的觀點需要改變,而妳很好。希望妳永遠不要說要改變,我聽到非常難過,因為妳真的很好。」
Dan 說了很多很多,在那個當下除了覺得很感動之外,我還是想為自己所相信的事情辯駁,我告訴 Dan 我很感激他對我的支持,但即使我知道我的信仰並不贊同這件事情,對於我而言,寧可存有這樣的衝突,我也不會選擇去放棄任何一件事情。
我花了時間去釐清那一次談話帶給我的感受,那是我第一次遇到這麼直接對我說這些話的人,而我當下選擇急著闡述我既定的想法,去表達我所信的事物;現在我意識到,我屈服在我認知的世界裏,越是看見事物不同的面向,就越看見自己的不足。

我在神的眼簾下工作 專訪BBC百大女性林念慈

內文節錄:
2017年底,BBC選出年度百大女性,林念慈更作為台灣第一人雀屏中選,這一切得從5年前講起。
2013年,林念慈於樸門農場(Hasera)創立棉樂悅事(Dharti Mata)工作坊,梵文意思為「大地之母」,提供就業機會,帶領當地婦女縫製布衛生棉,以此宣導女性月事的正向價值。
林念慈觀察,尼泊爾除了缺乏經期教育,也因人口結構因素,女性多半過度勞動,造成高比例陰道脫垂。「經期來臨、產後都不適合從事粗重勞務,長期傷害腰部,支撐子宮的韌帶會變鬆,子宮就會順著陰道滑落,這也是為何尼泊爾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低。」
「過去,外界想要去月經化,不要感覺、也不要看到,最好來的時候跟沒來一樣。」而當女性追求平權,便趨向去生理化,強調自己可以跟男人一樣、做什麼都可以。
但回到根本,生理週期是女性天生的禮讚,身體深受賀爾蒙變化影響,排卵期外貌看起來格外出色,而經期前一週進入修復期,情緒可能轉為低落,「這是一個正常的循環,月經可以帶給我們很多訊息,脆弱、崩潰都可能是最真實的感受。」
正視女人的脆弱與敏感是林念慈強調的一大課題,女性習慣壓抑自己,加上經期來臨的情緒被社會貼上各種負面標籤,女性的潛意識仍傾向迴避司空見慣的生理現象,月經便不再是月經,而是「大姨媽」、「小紅」、「那個來」,各種特異代稱。
「我想說的是怎樣與週期共處,去接納各種面向。這是我的低潮期,但我還是我。」林念慈表示,過去,月經背負污名,甚至連女人都覺得噁心,而她認為,月經革命就是去面對女人的身體,甚至是生理週期延伸出的情緒,找回屬於女性的正面價值。
「有很多很好的特質都被貼標籤,被視為軟弱、不專業。但女性也有很好的特質,譬如直覺很強,處理事情時很有彈性、很多元。」陰性特質在社會中往往容易落入評斷,被歸類為情緒化,社會又以男性為主,「陽性」力量與價值才容易被社會所認可,社會把女人變得像男人,促使女人忘記自己的特質與優勢。
-------------
「這是女性賦權(empower)的過程,外界覺得我賦權給婦女,而我也覺得自己被她們賦權,我們幫助彼此找到內心的力量。」林念慈最常與工作坊婦女說的話是「We work as one」,生產團隊只有七人,彼此賦權,凝聚成一股溫柔的力量。
隻身在異國創業,林念慈的事業有著濃厚的非營利色彩。談到最實際的銷量與販售通路,她則表示,目前在加德滿都擁有兩家合作店家,未來目標將放在尼泊爾的消費市場,讓當地婦女可以更容易購買。林念慈說:「我不排斥商業化,也必須商業化,有人購買我們才能生存。」
以當今工作坊的人力,一個月產量約一千片上下,若要大量生產必須再僱用更多員工。「但我在乎的另一點是剝削問題,我在乎員工是不是像機器人一直單一勞動。」
創業難免考量現實收益,但林念慈從人本出發,最終依然回歸人與人的關係,冬天室內寒冷,工作坊婦女有時會一起至陽台,一邊曬太陽一邊剪布,「一般老闆可能會認為,『天啊,妳們竟然跑到頂樓曬太陽慢慢摸』,但工作也是生活。」她笑說棉樂悅事的工作方式期望讓員工更自在、舒適,但其他老闆看了可能會發瘋。

衛福部取消男同志不得捐血禁令 新制最快5月上路

許多先進國家已經修改到一年,希望臺灣進步速度能再快一點,最終不要再以性行為與性傾向作為捐血的排除標準。
特別是都經過專家討論決議了,衛生福利部 就別再加上所謂「如果沒有重大異議」的但書,不然誰知道會不會又像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一樣,遙遙無期?
報導節錄:
衛生福利部國血國用諮議會委員決議解除現行「男同志終生不得捐血的禁令」,將放寬至「5年內有男男間性行為者暫緩捐血」,食藥署預定於農曆年後預告,如果沒有重大異議,新制將在4月中旬上路。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祁若鳳表示,因為這項議題較為敏感,且牽扯到傳染疾病,因此,在會議上,專家傾向贊成由疾管署來主導,當時疾管署代表則提出先放寬至「5年內有男男間間性行為暫緩捐血」,等觀察一兩年後,再放寬到「1年間有男男性行為者暫緩捐血」。
與會專家認為,現行愛滋檢驗技術提升,檢驗空窗期從21天縮短到11天,因此,同意可放寬禁令。不過,新制上路後,相關單位應持續監測捐血者陽性率,避免國人利用捐血篩檢愛滋病。
祁若鳳指出,這幾個月來,針對法制面及文字修正部分進行審查,已經將開放禁令放入修法條例中,依照行政程序,應該會在1個月後,差不多過完農曆年後,逕行預告草案,在60天內,如果沒有重大反對意見,就可正式上路。

【研究】女孩不是Les就是Bi 沒有絕對直女

雖然這標題過度推論,不過女性雙性戀比例比男性高,確實已經有不少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發表了。
當然,性慾對象、性傾向、性傾向認同各自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事。
報導節錄:
《Nmplus》指出,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瞳孔擴張跟陰道脈搏幅度(陰道充血)的準確度一致。於是,他們向345位女性進行研究,分別向她們播放男性及女性的自慰片段,並觀察她們的瞳孔擴張變化。研究結果顯示,82%的測試者對「同性性行為」及「異性性行為」均有性反應。而自稱「異性戀」的測試者當中,74%對同性及異性性行為均有性反應。相反,自稱「同性戀」的測試者對「同性性行為」的性反應明顯比「異性性行為」強。
研究同時發現,愈傾向陽剛的女性愈會對同性產生強烈興趣。負責是次研究的Dr. Gerulf Rieger表示,雖然主流女性都認為自己是「異性戀」,但從研究結果顯示,女人不是「同性戀」就是「雙性戀」,不會是純「異性戀」。他說:「雖然女同性戀者會向外界展示男性化形象,但並不代表她們的性角色也是男性」,因此我們再不能以外表來判斷女性的性傾向。
不過教授補充,「異性戀」女性對同性性行為有反應並不代表她們想跟同性發生關係,他亦指出越來越多女性對雙性戀產生好奇心,也開始嘗試接受自己的另一面。

全美女性串聯抗議 川普:perfect day

2018年美國「女性大遊行」於20日在各城市展開。
相關新聞:
美國婦女遊行眾星助陣 演說戰物化性騷
http://www.cna.com.tw/news/amov/201801210029-1.aspx
Natalie Portman speaks at Women's Mar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引自報導:
今天參與全美各地以及在全世界其他城市舉行的集會遊行人士,目的是要譴責川普對 #移民#墮胎#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權利、#女性權利 等的觀點,並為女性運動人士造勢,助使她們於今年期中選舉取得政治斬獲。
在華盛頓、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及大約250個其他城市登場的串聯大遊行,重演去年川普上任之初的大規模示威抗議。此外,在英國、日本等其他國家也計畫舉行類似的姐妹遊行。
集會遊行籌辦者巴頓(Emily Patton)在華盛頓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倒映池(Reflecting Pool)告訴數千名示威抗議民眾:「我們今秋會在投票所讓我們的聲音被聽到。那就是為何我們今天要敦促大家踴躍登記和踴躍投票。」
今天的女性大遊行也正值女性權利關鍵年,「我也是」(#MeToo)和「時候到了」(#TimesUp)等反性侵和性騷擾社群媒體運動如火如荼展開。引人矚目的華府集會遊行與會者包括維吉尼亞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凱恩(Tim Kaine)。凱恩把美國政府今天斷炊關門,歸咎於川普和共和黨人。
其中規模最大集會遊行預料會在紐約登場,當地已有3萬7000人在這項遊行抗議的臉書專頁連署。但今年共襄盛舉人數可能遠不如去年,2017年1月21日的首屆女性大遊行,估計約有500萬人響應,成為美國歷來最大規模示威抗議之一。
在芝加哥,大部分是女性的數千名遊行抗議人士在格蘭特公園(Grant Park)集結,高舉的標語牌寫著「強大婦女養育強大女子」、「你無法治癒愚蠢,但能用選票趕走愚蠢」等。

文青助教 X 性別酷兒 小風:寫詩和健身,讓我走出自殺陰霾

內文節錄:
我向鏡子喃語
說出一個不屬於自己的
身體,你從我夢魘醒來
發現一種尚未存在的語言
而你的失神早已出賣
我,一種未有名字的生物
——節錄自《尚未完結》,小風
這首詩是私密的身體告白,出自一名性別酷兒的手筆。寫詩之際小風才22歲,在香港大學主修比較文學,詩是她的畢業功課,連同一段拍攝自己的影片呈上。
影片中,她脫去外衣,露出刺滿紋身的胸脯,嘗試以繃帶束胸,站在鏡子前為自己畫上鬍子。最後一幕,她把繃帶脫下,綑綁雙眼,然後又脫下,赤裸上身,坐在喧鬧的窗旁,點起一根香煙,煙霧朦朧了觀者的視野。
這套全黑白的詩和影像作品,紀錄了小風最迷惘的時期:她喜歡中性打扮,愛上過幾個女人,卻不自覺是女同志;她嘗試融入跨性別,卻發現不太想變性,對陽具沒有渴求——她經常失神,找不到語言來盛載矛盾的身體,自覺是「未有名字的生物」。
走出影片,5年後再見小風,昔日的「她」已變成「他」。他聲音依舊低沉,體形卻大了幾個碼,滿身是肌肉,上衣都快要被綻破了。外表看來,他的線條粗獷如男性,Tomboy的秀麗之美反而剝落了,但一轉眼,小風向我展示健美比賽的照片,又見到他化濃妝、穿比堅尼上場。
「我是gender queer(性別酷兒),不屬於男或女任何一邊。生理是女性,社交是男性,但參加女性健美比賽,看上去肌肉卻像男性。」而據說,Queer中的Q,也可以是背負疑問的意思,即永遠在尋找身分當中。
----------
汲取知識,是小風改變命運的重要一步。升上港大後,他選讀比較文學,接觸大量性別理論書籍,學懂在男女以外還有第三性別,transgender(跨性別);多種性取向中,有一種戀愛叫泛性戀,即不分性別,愛上一個人就是一個人。這兩種稱呼,跟思想沒有邊界的小風很合襯。
課餘時間,小風專注寫詩,開辦了詩社「我們詩寫」,亦發掘了划艇、長跑的新興趣。運動令小風發現,自己是好勝的人,喜歡比賽,更熱衷和男性一決高下。日子久了,他想成為真男人,一個陽剛硬朗的漢子。
然而,接觸過香港的跨男群體後,小風驚覺自己又成了邊緣人。「主流的trans一坐下來,多是談變性手術,討論醫生,或是和身體有關的事。」但小風很清楚,他不想做手術,因風險很高,也不保證效果,「我是挺視覺行先的人,望上去形狀一定要對,不能有一條痕。」
另一重要原因,是小風不太渴求一副陽具,他對擁有胸部和陰道感到舒適,也喜愛它們。性行為上,他亦不是佔據上風、做主導的雄赳赳類型,「這一方面我比較submissive, 喜歡被插入,所以覺得不需要(陽具)。」
結果是,小風再次打破跨性別群體中的「生理」性別二元。他走向重量型運動,以健身來重塑身體,把胸部脂肪轉化,鍛鍊成肌肉。擁有男性化胸脯後,小風隨手脫去上衣也不怕被人說露乳,比起不穿胸圍是進一步的解放。
「原來不做手術,也可在社交上被認同是男性。這是我喜歡的形象。」小風從美國訂來一系列性別理論書藉,一本叫《Gender Queer》的攝影文集令他嘆為觀止。在地球另一端,原來有一大群女人,也是靠健身來打破性別藩籬的;她們生是女兒身,卻追求滿身肌肉的體格,男和女的特徵混合在一起,完全沒有違和感。
這班女人中,有人是TB,有人是pure les,也有人是直女,性別光譜很多元。看著書上的每一個人,小風感到不再孤獨,自己終於不是被漏單的一個。
----------
他嘗試調整心態,視每一次與惡意者的對峙,都是一堂性別課。「最好的方法還是溝通,當她們竊竊私語,討論我是男是女時,我會先開口:『啊,你一定以為我是男人。』」然後,他便解釋自己的身體構造,或以幽默手法應對:「如果我真係癲佬,就打開下體給你看啦。」
「我發覺真的work,大部分人會道歉。」小風說,理性溝通、嘗試理解是和平的第一步。從仇恨歧視者,到明白師奶也是怕被人偷窺,願意安撫她們,小風再次成長了:「我想以富同情心方法處理紛爭。我相信人性本善,只是要unlearn一些偏見。」
但制度上,解決混亂的方案還是建立「性別中立」廁所及更衣室,予跨性別或不確定性別人士使用,惟港府在性別友善措施上極為落後,市面的公廁全是男女二元劃分。2016年,港大踏出第一步,在校園內設中性廁所,予所有性別人士共用,該年剛好是小風通過考核,成為比較文學系助教的一年。

【在美之前,無關性別】直擊!菲律賓移工選美比賽

一起看看上星期剛結束的菲律賓移工選美溫馨熱鬧的後臺實況~
內文節錄:
這是上個星期天 (1/7) 在台南永康區「奔放E倉庫」所舉辦的菲律賓移工選美比賽「King and Queen of the Earth 」,活動的設計、主辦都由幾位菲律賓移工一手包辦。這場比賽分為男、女兩大組別,但同時結合了 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族群。因此,選手們可以依照自己性別認同參加比賽,這天男子組共 21名選手中就包含 2 名女同志,而女子組 17 人之中有 5 位男同志選手。
在比賽的五個回合中,選手們換上設計師量身打造的服裝走秀,有英雄服裝、夏日穿著、泳裝、主辦單位的制服與壓軸的正式禮服,而評審們也依據每個人的特質,選出男子組的優勝者為「King of Earth」、女子組的則為「Queen of Earth」,也另外從 LGBT 族群中選出男同志中的佼佼者「Queen of Fire」,以及女同志中的「King of Air」。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如「Best Smile」、「Best Personality」、「Best Fitness Body 」等等獎項,幾乎人人都能抱回專屬自己的頭銜。
-----------
為了這場比賽,Roger 邀請了一位遠從菲律賓而來的嘉賓,他是 2017年「世界同志先生(Mr.Gay World)」的冠軍 John Raspado。John 說最讓他感動的是,這場比賽裡性別的刻痕淡了許多。因為將一般組男女與 LGBT 選手混組比賽的選美並不常見,但是在這個舞台上,每位選手都能展現他們最真實的自己,也讓觀眾看到除了「男」與「女」之外的不同樣貌。
去年的時候,這位剛出爐的世界同志先生也來過台灣,當時是為了支持高雄的同志遊行。John 說他知道台灣將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後真的很開心。「相較起來,因為菲律賓有濃厚的天主教色彩,LGBT 的族群至今還是沒有法律保障他們的權益,社會普遍對於 HIV 和 AIDS 也有許多的不理解,是的,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John 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不同種族、性別、性向的族群能夠 hand in hand 地生活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平等。」John 很認真地看著我說。「在今天的比賽中,我看見 LGBT 選手臉上的自信,我相信那不只來自他們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也來自親友團給他們的支持與愛。而這些支持,對我們而言,是繼續向前的力量。」
在這場比賽裡,我認識了 Dong Yi,一位男同志選手。Dong Yi 來台灣工作七年了,目前在一間汽車零件工廠工作。她說,來台灣之前她曾與一位女性結婚,也生下了兩個孩子,但他們很快就分居了。之後她來到台灣工作,為了籌兩個孩子的學費。
「我後來幾任的伴侶都是男性,但就跟很多人的感情一樣,熬不過遠距離就都無疾而終。先前我都不敢孩子們說我的性向,因為我擔心他們不接受、也害怕他們的同學會嘲笑他們。但當我看到這場比賽時,我決定誠實面對自己,我也告訴在菲律賓的家人,讓我很感動的是,他們都很支持我、也積極地在網路上幫我拉票 。」

日本權威辭典《廣辭苑》錯了!LGBT解釋有誤,學者呼籲岩波書店勇於修正

引自內文:
《每日新聞》指出,近年開始在日本興盛的「LGBT」一詞,這次也收錄到最新的第七版《廣辭苑》中,但該辭典針對「LGBT」一詞的解釋為「指擁有與多數族群不同的性向的人」(多数派とは異なる性的指向をもつ人々),引起民眾指認錯誤。
從「LGBT」一詞的各個單字來看,L代表女同性戀,即「Lesbian」,G和B則分別代表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前三個英文縮寫主要是代表「性向」;但最後一個T代表的是跨性別人士(Transgender),主要是以當事者對自身性別的認識為何,故並不能像《廣辭苑》的LGBT詞條解釋,僅用「性向」來描述「LGBT」這個字詞。
回顧日本國內字典、百科全書等對性別少數族群相關詞彙的定義,從原本充滿歧視、偏見的解釋,到約1990年相關團體開始挺身而出,致力消弭這種情形,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熟悉性別少數族群人權問題、於金澤大學擔任準教授的岩本健良表示,字彙改革至今已有許多年,但《廣辭苑》身為頗具影響力的辭典,卻未記取過去的教訓,呼籲《廣辭苑》在收集專家意見後,重新修訂內容。
身為跨性別人士的遠藤則說,《廣辭苑》影響力極大,若民眾不斷引用其內容,可能使錯誤的觀念如滾雪球,越滾越大,希望《廣辭苑》能在日後的修訂作業中更正內容。而負責編撰《廣辭苑》的岩波書店字典編輯部則對這次事件回應:「我們已接獲指正錯誤的消息,接下來將針對是否要進行修改等後續對策,進行社內討論。」目前還沒有確定要修正內容的消息。
喜歡偽婚男女的臉友還記得武柔與楊朵美美的婚紗照嗎?是
同志婚紗 - 尚典攝影工作站 拍的唷,現在更邀請伴侶盟的小麥律師解答同性伴侶常遭遇的法律疑問,看起來很實用~
  
https://www.facebook.com/shangdian.photo/posts/1822535981091076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譴責暴力】《上報》採訪家長座談 記者無故遭阻撓、扣留攝影器材

以為臺灣沒法律嗎?
還問鄭文燦市長為什麼性別平等教育教材沒有給醫生審查,根本反智、毫無邏輯可言,只會製造恐慌、混亂。教材經過教育部、教授、一線教師等教育專業人士審查都不算,要給醫生審查?那醫學院教材要不要先給中小學老師「審查」?
😤反同家長攔截鄭文燦 質問「性平教材為何沒讓醫生審查」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3792

冬奧/彭斯率團出征平昌冬奧 美同志選手不滿

Pence是反同中的反同,在對LGBTQ的立場上比川普還糟。
話說衛福部 的禁止性傾向扭轉治療公告勒?
引自報導:
美國花式滑冰選手黎朋接受「今日美國報」訪問時,批評白宮選擇副總統彭斯率領美國代表隊參加南韓平昌冬奧的決定。黎朋據信是首位公開出櫃的美國冬奧選手。
黎朋告訴「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說:「我絕不會專程去和那些不僅對同志不友善,甚至認為他們生病的人碰面。」
同志社群認為彭斯支持同志性傾向治療,源自於他曾在網站聲明中,支持向「那些提供尋求扭轉性傾向者協助的機構」提供資源。
彭斯新聞秘書在致「今日美國報」和「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聲明中說:「這項指控完全不實,毫無事實根據。儘管出現這些不實指控,副總統仍將熱情支持下個月參與平昌冬奧的美國選手。」
平昌冬奧將於2月9日揭幕,25日閉幕。

「平行時空」系列:重新拍攝充滿性別定型的舊廣告、將男女角色調轉看看

從作品中的女/男互換可看出女性過去被社會定位的角色相當刻板。
作品影片:
Photographer Eli Rezkallah reverses roles in sexist ads from the 60 questioning modern day sexis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nNSQeXv3w
引自內文:
攝影師 Eli Rezkallah 在早前感恩節的時候,聽到叔叔的一番說話:女人最擅長的工作就是做飯、打掃廚房、履行「女性的職責」。他明白不是所有男人都會這樣想,但也很驚訝現在還有這種思想的人,因此有了創作「In a parallel universe」系列的靈感。
40-60 年代的廣告入面,「性別定型」的情況十分常見,女性的角色通常都是家庭主婦或男人的附屬品。Eli Rezkallah 嘗試在重塑舊廣告的同時,將男女角色調轉,創造了一個「平行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