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女孩日──祝福女孩、女人都能做自己



從許多國家仍存在的「童婚」文化,女性日常受到的各種性騷擾、家庭/學校/職場上的不平等對待,到週日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當中,川普對希拉蕊展現的各種性別肢體語言(凝視、插話、貶低),在父權社會裡,當個女孩、女人、甚至角逐總統大位的「老女人」,從來都不容易(年齡增長並沒有讓女性得到更多尊重,更多時候是年齡加上性別的歧視)。

今天(10/11)是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是聯合國為了提升女童人權、受教權等權益而訂定的節日,我國政府也已經跟隨制訂為「台灣女孩日」(1)。

雖然兩性之間的權力差距已經逐漸縮小,日常生活中依然隨處可見:在性別二分的思維下,女性通常被視為較不足、較次等的性別;即使人們說「女性擅長的事務」,也經常被性別化為「女人做的事」並歸類於較不具價值或專業性的勞動。

聯合國的調查報告顯示,女孩比男孩做家務的時間多40%:「如果把全世界女孩子多做家務的時間總和加起來,相當於每天多出一億六千萬個小時。

報告同時還發現,女孩做家務活的時間隨著她們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種家務分工的不公平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性別的成見,給代代的女性造成雙重負擔。」(2)

圖片來源:Pixabay


家務的勞逸不均,進入職場轉化為女性與男性同工不同酬的差別待遇,因為「男人要養家所以應該領多一點薪水」;或是因為女性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家務勞動者,常需為了兼顧職場與家庭而不得不選擇勞動時間較短、彈性較大,但通常也是較低階的工作,因此使得女性的平均收入也較低。

事實上,這樣的性別權力失衡結構,不僅扼殺許多女性的發展機會、甚至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成為性暴力的受害者;男性在此結構下同樣無從選擇地背負更多框架與限制,包括必須有較高的經濟條件、要負擔家計、不能示弱、不可以流露情感,或者最近很熱門的話題:必須當兵。

因此女孩日,除了珍視女孩的價值、鼓勵女性發展自我,更重要的是不以性別去定義每個人,而是讓每個人,都能做他自己、成為他自己。


(1)自由時報  國際女孩日 亞洲人權女孩抵台分享奮鬥歷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50970

(2)BBC中文網〈聯合國報告:女孩比男孩做家務時間多40%〉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10/161007_girls_do_more_chor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