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Charlize Theron: I experimented with women

莎莉賽隆:我年輕時也曾探索女女情慾
莎莉賽隆最新作品《#極凍之城》已在台灣上映,片中他飾演的特務Lorraine 和蘇菲亞波提拉上演火辣床戲;莎莉賽隆表示現實生活中,他曾經嘗試和女性的性愛,並且清楚知道自己喜歡的是異性。
  
莎莉賽隆覺得人們對於片中女女邂逅的激情橋段太大驚小怪,而他本身非常喜歡這樣的編排。一來他認為女女性愛而非老套的男女橋段十分適合角色,而且這樣的劇情太少出現在電影當中。莎莉賽隆認為,電影產業若要如實反映世界,就應該有更多類似的刻劃。

台灣同運現場:那一夜 常德街

每年的台北同志遊行,若是以凱道作為集結點,則必定會經過重要的同運地標「常德街」。
「常德街事件」發生於 1997.07.30 午夜(7/31 凌晨1點),至今已滿20週年。
一起參加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https://goo.gl/YwHx94
爭取同志享有完整的婚姻和親權保障
內文節錄:
改名為「228紀念公園」的「新公園」,是歷史悠久的男同志聚集地。因為地處博愛特區,在捷運營運之前,這裡是台灣極少數到夜間十二點會「打烊」關門的公園,也因為這樣,旁邊的常德街成為新公園打烊後男同志移師聚集處。
1997年7月30日午夜,台北新公園關閉後,許多男同志一如以往,轉移到新公園旁、台大醫院舊館前的常德街。
被同志匿稱黑街的這條短短道路,雖然地處台北市中心,卻非交通要道,車流少,夜間有著神秘氣氛。台大醫院舊館的80年老建築,門口氣派的希臘式石柱和階梯,沒有白天川流不息的就診人潮,悶熱夏夜裡,顯得安詳靜謐。夜裡涼風吹來,街上樹影搖曳,4、50位男同志在花臺苗圃間穿梭追逐,延續新公園裡同志的社交活動。
一道刺眼紅光從警車上方閃爍的警示燈照過來,兩輛警車上走出6、7位警察,有穿制服的,也有便衣,還包括一位組長級警官,也有人荷著槍。一群警察圍著街上4、50男同志,要求所有人交出身份證。
警察拿走所有人身份證之後,沒有要歸還的意思,接著要求他們上警車,有些人猶豫不前,則遭到警察用力推擠,一群人被迫帶到警局。在警局裡,警員將所有人的身份證資料一一輸入電腦,這時,傳來很大的聲音:「為什麼要拍照?」眾人目光立刻集中到聲音來源處,看見有人被要求拿著一張紙放胸前,紙上寫著名字和數字,正在被拍照,畫面像電影裡常出現的,犯人被拍攝檔案照的模樣。這一群人發覺不對,開始大聲抗議:「又不是現行犯,為何要拍照?」
抗議聲中,警察才停止拍照,但是在眾人離開警局之前,卻繼續出言威脅:「回去告訴你們的朋友,12:00以前可以到公園,12:00以後就回家。」、「我們就是要用臨檢,讓常德街杜絕,沒有人去。」一位主管級的警官口氣更嚴勵:「這一次不拍,如果下次再被抓到,就採取更嚴勵的手段。」
延伸閱讀:更早的文章(含當事人訪問、後續記者會等)
2008.06 [說故事]警察對待同志的歷史:常德街事件篇
https://gofyycat.tian.yam.com/posts/15687596
2016.03 台灣同運現場:那一夜 常德街
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9223

別聽到男男性侵就急著喊「同性戀好可怕」,這些故事不是讓你合理化迷思用的

內文節錄:
性侵害與性傾向無關。如果在男對女性侵事件發生時,有人高喊「異性戀男性好噁心」、「異性戀男性=強暴犯」,你會不會覺得是地圖砲?那為什麼面對男對男性侵時,性傾向就突然變為理所當然的問題成因了?
-----------------
至於男男性侵呢?如果要主張同性戀是男男性侵的成因,那至少得有足夠的統計事實或生命故事來支撐。姑且不論目前的統計資料,告訴我們男男性侵的行為人大多自我認同為異性戀,有沒有男男性侵的行為人確認是同性戀的?或者他宣稱自己是異性戀,但其實只是不敢承認自己的同性情慾呢?
-----------------
這些故事不是讓你合理化迷思用的。這些行為人固然得為自己的作為負責,但他們之所以性侵他人,不是因為「身為同性戀」,亦不是因為「被性侵了所以被汙染了」,而是因為受到傷害、沒有被社會接住、缺乏能夠理解或支持自己的對象、又有某個不友善的龐大結構怪物最後一根稻草般地輾壓過來。
貼標籤無法解決問題。再多想一想吧:你憤慨地為走不下去的倖存者燒死的,可能是他根本不恨、也非始作俑者的無辜女巫;而在任憑廉價的正義感燃燒的同時,你已經將更多沉默的倖存者,逼上了絕路。

德國麻豆當孕母 中國同志喜獲混血三胞胎

報導節錄:
鳳凰網報導,來自農村的安徽2008年隻身到深圳打拼,嘗遍生活辛酸,最終才在金融行業找到事業的起點。就在安徽替一家網路公司做網路聊天室的兼職主持人時,認識了葉劍斌。相識一周後,兩人開始交往,一個月後同居。
2012年,安徽提議透過卵子捐獻和代孕要一個孩子,當時葉劍斌正飽受憂鬱症折磨,「他覺得要個孩子應該能給我帶來一點希望,因為我很喜歡孩子,孩子出生後我的病情真的就好多了。」
葉劍斌說。他們最終選擇在俄羅斯合法地做試管嬰兒和代孕,卵子由一名德國模特兒捐獻。安徽表示,自己出生農村,身材不高大,因而希望下一代是混血兒,可以改變命運。
2014年,3胞胎在香港出生。雖然7位數的花費遠遠超過預算,但安徽認為十分值得。而三個孩子生物學上的父親都是安徽,但葉劍斌一直將他們視如己出。孩子出生後,安徽的母親從老家來到深圳幫忙照顧孫子。與異性戀家庭一樣,葉劍斌也得面對「婆媳關係」。他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難免有分歧,但我畢竟是男人,不糾結細節都能過去。他媽媽很偉大,能接受這段關係,接受我。有時他出差,他媽媽還會做好飯親自送到公司,是真拿我當親人對待。」
每次安徽一家人出行總會引來旁人的注目,「是混血兒嗎?是三胞胎嗎?好可愛可以拍照嗎?」安徽和葉劍斌早已對這些好奇習以為常。只要在家,葉劍斌每晚都會幫孩子們洗澡,「有人擔心同志家庭中,孩子的成長會母愛缺失,其實同志裏頭有『零』的角色,指的不只是性,更多的是愛,我覺得我給予的只是不同的母愛。」
超可愛廣告~
Luvs 尿布廣告以俏皮方式,呈現一對新手爸爸第一次帶小朋友剪頭髮的逗趣過程,不僅七嘴八舌出主意,還擔心剪刀會不會剪到孩子。養第二個孩子時已氣定神閒,在家自己剪上手。
一起參加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https://goo.gl/YwHx94
爭取同志享有完整的婚姻和親權保障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https://goo.gl/oD4GPN
💌〈中區〉虹帖佈點資訊💌
中部的虹帖佈點資訊來囉
想要索取精美虹帖該去哪裡拿哩🤔
拿虹帖之餘也可以多逛逛這些友善店家喔🤗
中部的友善店家想要放置虹帖也可以私訊粉專喔~
之後會陸續公佈其他地區的佈點資訊📜
如果有朋友先知道了也可以來留言區分享~


現代醫學已經可以成功的得知疾病的傳染方式及如何治療,可是就算如此,我們還是難以處理與它相伴的恐懼。演講的開始,講者分享自己小時候的愛滋教育,而演講的最後一個故事,藉由小孩與大人對疾病恐懼的對比,可以看出現在的教育已經有不錯的成效,讓孩子可以將愛滋病只當作疾病看待。回頭看看這既已形成的恐懼,或許只能靠「愛」消除吧?
延伸閱讀:
羅一均醫師聊「拒診」
https://www.facebook.com/aidssociety/posts/1428465387220013

女女伴侶12年 金燕玲認幸福

一起參加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https://goo.gl/YwHx94
爭取同志享有完整的婚姻和親權保障
報導內文:
62歲女星金燕玲昨為宣傳電影《一一》出席記者會,談及與香港主持人「阿蘇」蘇施黃長達12年的伴侶關係,她坦言,當時2度離婚、陷入低潮,剛好碰上百般獻殷勤的對方,她因渴望一個溫暖的家和穩定的生活,而開啟了兩人微妙的親密關係。
「我真的不是蕾絲邊。」金燕玲直到現在還會對阿蘇這樣說,但長期相處下來,兩人已情同家人、更是彼此的精神支柱,讓她相信「愛」也有不同形式。不過,兩人未來不打算登記結婚,被問到是否擔心對方移情別戀,她笑回「年紀到了,心性會定下來,我也信任她。」那自己呢?金燕玲則表示「已經有一個人對你這麼好了,我做不出背叛這種事」,透露彼此關係穩定。

OMG! 現代歌仔戲大玩時空穿越劇梗

錯過六月的場次扼腕嗎?螢姬物語9/2、9/3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再登舞台。
報導節錄:
唐美雲歌仔戲團精心製作奇幻喜劇《螢姬物語》,刻劃親子間難以言說的心境,開展一段悲喜交集的人生故事。讓觀眾隨著神秘的陰陽師,穿越時空,跨越性別之界限,經歷一趟在生命中追尋「愛與包容」的旅程。
新銳導演吳定謙首次執導歌仔戲,運用現代劇場元素,結合演員功力深厚的唱念做打,為歌仔戲增添時代感。年輕編劇陳健星以《源氏物語》為靈感,透過日本的輪迴追尋,讓陰陽師與春櫻一家子相遇,述說著跨越時空的溫暖故事,且以父母如何面對與接受同志子女為主線,刻劃親子間難以言盡的愛!
唐美雲歌仔戲團 #螢姬物語 #同志

他是20世紀最偉大同志藝術家! 《芬蘭湯姆》預告釋出

報導節錄:
芬蘭電影《芬蘭湯姆》(Tom of Finland)描述20世紀最偉大同志藝術家Touko Laaksonen,在二次大戰後光榮歸國,身為同性戀的他卻發現同志議題在社會上是大禁忌,透過藝術找到了解放的管道,這故事現在首次搬上大銀幕,將在台灣上映。
芬蘭湯姆是知名的同志藝術家,創作出許多關於男同志的藝術作品,影響20世紀晚期的同志文化,光是插畫作品就多達4000張,總是描繪出男性的肌肉、健壯身材、性器官、緊身上衣等,不乏性愛挑逗的畫面,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他,退伍後在廣告公司擔任設計師,因為當時社會打壓同性戀,他只好把對男人的慾望在畫作上盡情宣洩,影響了60到80年代同志圈文化和審美風氣,被譽為芬蘭國寶級藝術家。
本片由金獎導演多梅卡魯科斯基(Dome Karukoski)執導,拍攝橫跨5個國家,包括芬蘭、瑞典、德國、西班牙及美國,在鏡頭組成和色彩的運用簡潔動人,優雅地還原許多時代場景,保留電影所需的複雜細節,精彩描繪這位受困於藝術與性向間的藝術家故事,演員包括Pekka Strang、Lauri Tilkanen、Jessica Grabowsky等人,8月25日在台上映。
ETNEWS 星光雲
https://goo.gl/HLxbj6
臉友來訊讓大家猜猜這有六色彩虹的是哪一間郵局,有朋友知道答案嗎?
  
一起參加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https://goo.gl/YwHx94
加速推動同志享有完整的婚姻和親權保障


宗族與性別之間可能嗎?

姜貞吟教授〈宗族與性別之間可能嗎?〉一文,分析隨著時代與社會變遷,宗族在現今社會的運作與影響力逐漸改變;宗族和性別議題的碰撞,更顯現了傳統並非一成不變,事實上比人們想像的更有生命力、更有改變挪移的可能。
  
內文節錄:
家庭作為社會團體的最小單位,從夫妻結縭到子孫滿堂,兄弟間相互結盟,經過數個世代後逐漸發展出龐大的「宗族」,運作的主要規範即是父權階序形成的「同一父系祭祀群」。
  
相同姓氏的宗姓是宗族共同體的標誌,使本來是內在、難以從外部體察到的血緣關係外化,讓人能從中體察和辨識其間的血緣關係,並根據此一父系血親關係,發展相關規範、階序編列,進行關係層級的規訓與結盟。
  
宗族以男性為主要繼承軸,凡家族內出生的男性都會被視為家族主要傳承者,而被編入祖譜與刻上公廳牌位之中,日後,宗族男性婚配的女性配偶,會被視為該男性丁口的家戶成員,享有被編入祖譜與刻上公廳牌位的待遇。民法修法之前,女性在婚後幾乎都會冠夫姓,維持全家成員同一姓氏。在民法1998年修正「夫妻各保有其本姓」後,臺灣女性逐漸不再冠夫姓,成為宗族/家族中唯一的外姓人。宗族內出生的女兒,雖也被視為其父親的家戶成員,但傳統觀念把女兒長大後的結婚視為「外嫁」、「嫁出」,日後將成為他姓家族的成員,所以不會被原生家庭編入與寫入宗族祖譜與刻上公廳牌位。近來,也有部分宗族或家族,會在正式的祖譜之外的家譜,把有血緣關係的女性成員的姓名寫入其中,與外姓人通婚後,也會在一旁註明「適某某人」,有時也會載明對方的出生或居住地。
  
現代社會性別平等思潮價值漸被廣泛接受,宗族逐漸遇到跟父姓繼承與唯男至上等不同價值與規範的挑戰。宗族祭祠儀式中,主祭向來由男性擔任,從未有女性擔任主祭的可能。近年來,陸續有一些女性開始爭取跟原生家庭/家族的各種機會,現職東華大學的蕭昭君教授,是家族中第一位博士,但也是一位女性。在其宗族中,之前從未有女性能擔任主祭,為能跟先祖接上線,她主動爭取擔任家族宗祠祭祀的女主祭。女性爭取擔任主祭是何等重大事件,期間家族內部經過多次討論,猶豫遲疑之聲不斷。最終,彰化蕭家宗祠在2007年春天,終於出現了百年首見的第一位女主祭。
  
除了開始有女性擔任宗族祭祀主祭之外,另一個挑戰就是「未婚/離婚/已婚」女性死後歸屬的問題。一般男性成員出生後即具有宗族成員身份,不論他是否結婚或結多少次婚,死後都有身份正當性進入祖塔與公廳接受後代子孫的祭拜,升格成為「祖先」。但是,女性卻必須「通過婚姻」才能成為祖先,而且還僅能成為夫家的祖先。傳統上,女性僅被原生家庭/家族視為「暫時性家族成員」,若家中女性未婚就死亡的話,無法成為原生家庭/家族的祖先,過往民間的處理,就是以「冥婚」方式使其在死後仍能進入社會秩序的規範內,不至於外於社會秩序而成為「為什麼女鬼故事比男性多」的擾亂。
  
女性死後如果沒有通過冥婚成為其他男性家族的祖先,另外一種常見的方式,就是將其安置到寺廟或齋堂中供奉,或另尋靈骨塔寄放。這幾年不少大家族與宗族陸續正視到自己女兒無法在死後回家安頓的事實,也逐漸認知傳統上「嫁出祭難返 未嫁葬難歸」中的性別對待是有差異的,進而著手調整相關作法。知名的南投鹿谷林家,在九二一後籌建家族墓園,明文規定「未出嫁或離婚的林家女兒,都可回來」,讓女兒都可以回到原生家庭祖墳與牌位中。2016年底,桃園廖姓宗族也在多次宗族會議討論決議後,讓百年來安奉在外的廖姓女兒終能回家。廖姓宗族舉辦盛大的祭祀法會,當天一個個廖家男性手捧著親身姊妹的骨灰罈、有的則是抱著自己早夭的女兒,他們都忍不住紅了眼眶,口中唸著「終於可以回家了」。
   
從姓氏、祭祀、祖譜、到繼承權益等,可觀察到其中一整套以父系宗法為核心的運作規範。看到未婚姑婆能回原生家庭,祭祀法會現場也有其他宗族成員急著問,「那離婚的女性可以嗎?」、「當然可以,都是我們家的孩子。」「那已婚未離婚的女性,但死後想回原生家庭跟自己父母在一起的呢?」、「那未來同婚修法後,男男跟女女呢?也可以成為我們的祖先嗎?」、「那女性可以擔任祭祀公業的派下員嗎?」一個個真實的人生,殷殷盼盼地化為一個個的問號,不斷的向父系宗法詢問著。圍繞著宗族的諸多問題,正是誰能成為「我群」成員認定資格、團體界線該如何劃的爭點。在性別翻轉的過程中,界線不再是僵固死硬,而是模糊、彈性與不斷變動中。
  
#性別 #宗族 #女性 #同志 #祭祀
  
巷仔口社會學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7/07/25/chiang-chenyin/
選前蔡英文總統說支持婚姻平權,選後蔡政府對於如何實現這個理念,總是要轉頭問反同團體的意見。壓迫性少數族群的團體,竟可以參加教育部的性平會,難道行政院還要重蹈教育部過去請鬼拿藥單的覆轍?蔡政府還要給壓迫者多少權力來侵害同志的權益?
連署:反同人士或團體不得加入各級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http://join.gov.tw/…/d…/5934033f-5cb9-488d-a7c9-2393c93f6f13
請參加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告訴蔡政府:我們只接受一視同仁的民法
https://goo.gl/YwHx94

【視障者的愛情.三】打破視障同性圈的沉默 只想被愛一次

「愛,我覺得這世人能體驗一次就已經很好。」
引自報導內文:
盲校的性教育自高小開始教他們男女之別,有時見到同學玩得興起抱作一團,老師便會將他們拉開,連自然的身體接觸都是禁忌。12、13歲時,他發覺自己對女同學沒有興趣,卻會反覆想起和男同學談天的內容,他不時會想起他們,試過幻想和他們在一起。但學校與盲人圈都很保守,他不得不隱藏自己的性向,青春對於他是偷偷的暗戀、發夢和想像,他不曾跟誰表白,也沒有出櫃,他至今佯裝自己喜歡女人。

「我不敢表白,如果我喜歡的人不是同志,我怕他會偷偷捂住半邊嘴笑我,最後連朋友都做不到。我試過去同志中心識人,但他們多數會和看得到的坐在一起,不是想要排擠我,而是根本不知如何跟我相處。」他對對方外在的要求不高,只要不太差,有頭髮,不要太肥就可以,然而現實卻連讓他選擇的機會都沒有。視障者走在同志路上孤獨又艱辛。
在過於封閉的圈子中,他沒有得到圈內人的了解,在外頭,他又因為殘障而失去找尋愛的渠道,沒有伴侶,他只能把性與愛分開:「性是到了最緊急關頭,有就有,無就無的事;愛,我覺得這世人能體驗一次就已經很好,我知很難,除非有個人真的很愛我。」他的眼睛張不開,旁人無法讀到他的眼神,但語氣的寂寥仍然可數。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HIV治療革命性研究 同志無套愛愛也不怕

新聞標題註明同志,主要是因為報導中研究的對象是男同志;早先曾有針對異性戀樣本進行的研究,也獲得類似結果。
  
報導節錄:
愛滋治療有突破發展!澳洲研究報告指出,HIV帶原者只要接受妥善治療,體內無發現病毒後,就算無套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另一半。
澳洲《雪梨先鋒早報》報導,澳洲雪梨科比研究機構(Kirby Institute)針對343對澳洲、泰國、巴西男同志情侶調查,這些情侶其中一人有HIV帶原,另一人沒有。報告指出,如果HIV帶原者接受妥善治療,體內達到無病毒狀態,即便跟另一半無套肛交,也不會傳染病毒給對方。
研究追蹤樣本超過1.7萬次無套肛交,其中1.2萬次案例中,無HIV帶原的另一半也沒有接受防治感染HIV的預防投藥。
研究員格魯奇博士(Andrew Grulich)表示,此研究證明HIV帶原者只要接受治療,達到體內無病毒狀態,就不會經由性交傳染病毒,「這對男同志來說是革命性研究」。
本次報告呼應2011年同類型研究,只是當年以異性戀為樣本。報導指出,肛交比起陰道性交更容易傳遞HIV病毒,讓外界認為男同志治療HIV更為困難。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Tiffany繞指柔 盧凱彤愛的銘印

一起參加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https://goo.gl/YwHx94
加速推動同志享有完整的婚姻和親權保障
報導節錄:
今年金曲獎上,一段「有了妳誰還需要完美」的出櫃感言,讓人對這位易感、專注又有個性的才女,再多了個「勇敢」的形容。但她說:「我最勇敢的時候,是在房間裡哭的時候。」花了2年時間走出躁鬱症,盧凱彤覺得她勇敢的是從這個病活過來,「每個人都一樣,最勇敢的時刻都是自己過的,是自己一個人、沒人看到的時候。」至於出櫃,談不上什麼勇敢,只是她面對愛情的知足與坦然。
---------------
盧凱彤的婚戒是剛談戀愛時買的,後來沒再求婚,但兩人都覺得這樣很好,代表了愛情始終如一,簡單卻深刻,就跟她的婚姻一樣。
兩個女生,還是異地戀,一個在香港、一個在台灣,7年戀愛,經歷分手、躁鬱症,人生繞了一圈後結婚。曾經不相信一紙婚約的盧凱彤坦言,「真的有差耶,結婚之後,心比較穩定」,婚後生活沒有什麼不同,但會更想付出自己所有,去建立一個家,「無論是具體的,還是心裡的家,那是誰也奪不走的」。

川普:不允許變性人在美軍服役

川普不只推翻歐巴馬政策,宣布未來美國跨性別者將不得服役,從上任以來,他一再漠視並傷害LGBT族群權益,包括:一上任立刻撤除白宮官網LGBT相關資訊頁面、撤回跨性別學生可按性別認同使用廁所的行政命令、撤銷聯邦政府對北卡羅萊納州歧視跨性別者的司法訴訟,在美國的同志驕傲月(六月)完全沒有發表任何支持言論,反而出席極端反同團體的會議。
昨天的消息一出,已經有平權團體開始集結或發動抗議;以副總統潘斯為首的保守政治人物正積極運作,企圖用宗教自由法將對LGBT族群的歧視以宗教為由合法化。這場平權抗爭在共和黨執政之下,顯然無法順利落幕。
報導節錄: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三(26日)表示,不允許變性人以任何身分在美軍服役。
外媒指出,川普這項決定讓變性人現役軍人團體相當憤怒,代表軍中LGBT人群的「OutServe-SLDN」執行董事索恩(Matt Thorn)表示,這是一個絕對荒謬的決定,如果此事沒有被扭轉,他將採取法律行動。在美軍130萬名現役軍人中,變性人約有2500至7000人。
在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主政下,五角大廈在2016年終止變性人在美軍服役的禁令,並計畫在今年開始招募變性士兵,但現任防長在上個月簽署一項文件,將招募計畫推遲6個月。

同性戀不「自然」?這對海鷗為同志平反

「兩隻同志母鳥也像普通雙親一樣,盡責地撫養窩中的幼鳥,不只行為正常,而且撫養出來小海鷗也沒有任何異狀。」
  
引自報導內文:
海鷗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通常公海鷗和母海鷗會相伴終生,並一同照顧雛鳥。但杭特夫婦在小島上先是觀察到有一對母鳥經常膩在一起,進一步調查後,竟然發現整個海鷗族群裡有多達14%的伴侶組合,是由兩隻母鳥,而非通常的一公一母所組成。
  
半信半疑的杭特夫婦,透過長期觀察,確認此一現象並非單一特例,而且兩隻同志母鳥也像普通雙親一樣,盡責地撫養窩中的幼鳥,不只行為正常,而且撫養出來小海鷗也沒有任何異狀。驚訝之餘,他們決定將研究對外發表,公諸於世。
  
時值觀念相對保守的70年代,美國社會對動物界也有同性戀的報告,那種夾雜了不可思議和義憤填膺的感受,完全表露在當時的媒體上。地方報紙以「#納稅人的錢被浪費在海鷗同性戀研究上」為標題,嚴詞撻伐,還有 #商人買下報紙版面,信誓旦旦指控這項研究根本就是 #自由派的陰謀
  
由於杭特夫妻的研究,是由國家科學基金會補助的,因此相關爭議還一路鬧到了華府。保守派國會議員在1978年的預算審議中,一再上台質疑科學預算為何會被拿去研究女同志海鷗,足足讓預算案卡了10天。
  
到了1999年,加拿大生物學家Bruce Bagemihl撰寫《生物之繁盛》(Biological Exuberance)一書,更對動物界的同志現象做了廣泛的研究和紀錄。不過,對於老一輩的同志平權人士來說,加州外海小島上那群海鷗女同志始終都占有一個獨特的地位。因為牠們的存在,讓飽受壓抑的同志們終於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也是自然的一份子!」
  
#LGBTQ
#女同志海鷗
#MM的台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來源:ETNEWS新聞雲 APP
http://pets.ettoday.net/news/973319

德國樞機回應同性婚姻立法,指歧視同志是教會的失敗

「我們生活在開放的社會,當中有基督徒、猶太人、伊斯蘭教徒、佛教徒和非信徒。在這世俗的社會中,國家必須制定對人人有效的法律。」
報導節錄:
一些德國天主教徒就當地新定立的同性婚姻法發表言論,慕尼黑總教區賴因哈德.馬克思(Reinhard Marx)樞機與這些教友的「末日情景」保持距離,認為教會應更加關注自己也是歷史上將同性戀者妖魔化的共犯。
這位德國主教團主席也是教宗方濟各的首席顧問團成員及盟友。他明確地說,他堅決維護教會對婚姻的看法。然而,在七月十四日發表的長篇訪問中,他說教會也須表示遺憾,因她在歷史上沒有反對對同性戀者的迫害。
他對德國媒體《Augsburger Allgemeine》說,教會須繼續表明其訓導,即婚姻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承諾,但他同時表示,這是必須「回想教會就關注同性戀者權利而言,並不完全是先驅」。
---------------
馬克思樞機說,他全力支持巴伐利亞州州長向最高法院提出關於同性婚姻法的上訴。
他說:「我非常歡迎上訴,因為我想知道最高法院對普遍婚姻的看法。我不知道法院可能或將會說甚麼,但最高法院的裁決對德國法律的和平會有好處。」
記者注意到德國政黨「基督教社會聯盟」及總理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都有黨員擔心自己的組織不再信仰基督。記者更指出,雷根斯堡主教魯道夫·弗羅德霍爾澤(Rudolf Voderholzer)甚至抱怨天主教徒在政治方面變得「無家可歸」。
馬克思樞機回應指,沒一個德國黨派是代表或希望在政治上貫徹教會的所有立場。他強調:「這在世俗國家中是不可能或不是確實可取的。」
在這點上,記者堅持教會已失去其影響力。
樞機答說:「再一次,我們不僅僅單純把我們的觀點塑造成法律,從而衡量教會的影響力。」
「我們生活在開放的社會,當中有基督徒、猶太人、伊斯蘭教徒、佛教徒和非信徒。在這世俗的社會中,國家必須制定對人人有效的法律。」
UCAN 天亞社中文網
https://goo.gl/aBUwDG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香港書展搞戒嚴?台灣同志書籍遭下架

「成為跨性別者不代表我們比較弱,我們也能做到所有事情。」
引自報導內文:
穿著粉紅背心和短褲、上了妝和紅色口紅,跨性別泰拳好手蘿絲(Nong Rose Baan Charoensuk)實力堅強,她奮力拼戰,上月成為在曼谷拉加丹納泰拳館出賽的首位跨性別拳擊手,打破歧視,獲得認同。
印尼「獨立報」(Merdeka)和路透社報導,只要問男拳擊手彪班(Priewpak),就知道蘿絲有多難對付,彪班本月稍早在一場五回合大賽中不敵蘿絲。
他說:「我打不過她,她力量大又粗壯。她戰鬥時像個男人,她也的確是男兒身。」
這是蘿絲上月成為在曼谷拉加丹納泰拳館(Rajadamnern Stadium)出戰的首位跨性別拳擊手後,兩度贏得勝利。觀賽群眾顯然站在蘿絲這邊,整場比賽為她大力吶喊。
蘿絲賽後說:「成為跨性別者不代表我們比較弱,我們也能做到所有事情。」

畢恆達︰誠品的異質年代

報導節錄:
此外,書店另設有「同性戀雜誌」區、「攝影集」專櫃(櫃上陳列了男體寫真集)。雖然散在三個不同區位,設計者當初並無整體的整合考量,但是男同志們自行發展出幾種連結三區的穿梭動線,並且投射了情慾流動的想像。同性戀研究專櫃設在某側與地平面相對抬高的走道旁,從遠處就能看見。
有男同志表示,只要看到同志書區有長得不錯的男生,就會刻意走上去。反過來,有些男同志不喜歡這種被展示的感覺,就會利用對面的矮書櫃來隱藏自己的身體。但也由於就位在走道動線上,不停有人說「借過」,對閱讀產生了干擾。當然,隨著台灣同志運動的逐日興盛,這個專櫃早已功成身退,成為過眼雲煙了。
誠品書店願意設置同性戀書籍專區,《誠品閱讀》也在一九九四年製作〈同性戀專題〉,代表了誠品公司內部對同志以及非傳統性別氣質的包容與接納。君不見坐在服務櫃檯的男性工作人員個個打理整齊、溫文有禮、動作細緻,充滿乾淨書卷氣。反觀書店內部的女性工作人員,搬書、爬梯將書上架樣樣自己來,勇猛有力,不必假手他人。如果有十大男女同志最想上班的地點票選,誠品書店應該名列前茅。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高中生自費拍跨性別者題材電影 導演:性小眾真實存在卻不被理解

報導節錄:
在北京,中學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人大附中)一班學生拍攝了一套名為《逃離》的電影,近日在學生中放映。整部影片從編劇、拍攝到表演、製作,全部由這班學生完成。電影講述一名跨性別者的故事,由於題材敏感,在師生和家長間引起熱烈討論。
《逃離》講述一名跨性別(transgender)高中生對自我性別的探索。「跨性別者」指的是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致、不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人。劇中主角張望安是一位高中男生,但心中總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而且他會在家長不在家的時候穿裙子、化妝、塗指甲油。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人大附中國際部高三畢業生胡然然。她表示,性小眾(LGBT)真實存在,甚至她的朋友中也有屬於這一群體的人,但現實中很多人不理解他們;加上受到2016年中國跨性別者紀錄片《有性無別》的啟發,讓她決心拍攝這一特殊題材的影片。
影片的製作團隊最初只有胡然然和她的3個同班同學,後來擴大到人大附中高一到高三37名學生。主要拍攝者在高二下學期完成大學申請準備後,就開始投身拍攝這部影片,而這75分鐘長的影片,幾乎耗費學生們高三整整一年時間。
據主創團隊成員介紹,雖然未能在全校展映,但人大附中國際部的教育環境還是為這「敏感電影」提供很大空間。
電影在師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同學佩服主創團隊的勇氣,甚至有人認為這些學生「承擔起了原本應當由成年人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少人在影片放映後的交流會上討論,有「跨性別者」的父親表示,自己陪同女兒看這部電影,讓他開始了解這個群體,也能從片中看到女兒可能經歷過的一些事情。
不過,由於涉及戀愛和性小眾,電影沒能通過校方審片要求,入選人大附中的官方電影節。
不少家長也抱持不能接受的態度。據多位學生反映,多數家長並不願和他們談及和討論性小眾的話題。亦有家長認為高中生並不能準確描述這個群體的生活,對於整個影片的抑鬱氣氛表示不屑。「這群人本身是心理扭曲的。」有家長如此說,更認為他們需要接受心理輔導。

戴安娜:出櫃不是潮流,而是必須審慎思考的人生重大抉擇

「大眾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喜不喜歡是他們的事情,我只需要對自己負責。」——歌手.戴安娜
報導節錄:
回想自己在加拿大求學時的過程,戴安娜說⋯⋯雖然她有發現自己與其他女生想的、做的都不一樣,但她當時並沒有往性向部分去想,而也是因為與別人「不一樣」,讓她當時的生活感到十分壓抑。
「冷漠就是最可怕的處理。」戴安娜表示國外學校出現校園霸凌是家常便飯,但自己的個性比較硬,所以年輕時在面對霸凌時是遇強則強,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她了解到如果她也「以牙還牙」會讓她很不開心,所以她認為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忽略」,無論對方喜不喜歡,其實不需要太在乎所有人的眼光。
「如果你不認定你自己,別人也不會認定你;但如果你很以自己為傲,那其他人也會開始接受你。」身邊的朋友們這樣告訴她,戴安娜認為是因為有了這群朋友的力量,讓她一直都過著很幸福的同志生活。
「媽媽其實擔心的是怕我被傷害。」戴安娜說很多同志在出櫃後還是會被攻擊,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一條比較輕鬆的路?她也表示這些都是過程,每個人還是要是自己情況去決定要不要出櫃。
戴安娜說出櫃後生活沒有太大改變,但在一次機會中公開出櫃後,自己心中的大石頭其實也放下了,她說自己是一個很直接的人,很想對每件事情都老實,所以她覺得最好可以回歸到起點,讓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用擔心別人怎麼看,因為大眾知道這件事後,喜不喜歡都是他們的事,她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英國法定變性擬簡化 不必透過醫師診斷

臺灣也曾經在2013年由衛福部提出免手術即可進行性別變更登記的進步作法,卻在2014年另外提出由「性別變更登記諮商委員會」負責審理性別變更申請的規劃,因為趨於嚴格的規定,遭到多個性別團體抨擊。
最終這兩項變革都沒有實行,目前跨性別者要申請性別變更,仍需透過精神科醫師鑑定、性別重置手術依然是必要條件,而後者其實是迫使跨性別者絕育的作法,且並非人人都有意願、有資源可以進行手術。
目前已有部份國家不再以此作為要件,希望政府也能重新檢討目前的規定,朝向「自由換證」的方向進行改革。
  
報導節錄:
英國政府考慮讓法定變性過程更加容易,可以不用透過醫師診斷,就能改變證件上的性別。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2004年通過的「性別認同法」(2004 Gender Recognition Act),想要法定變性的人必須先取得「性別確認證書」(GenderRecognition Certificate),由「性別認同小組」(Gender Recognition Panel)判定後發放。
  
他們必須經醫師診斷是否有性別不安症(gender dysphoria),指一個人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也必須證明心理、生理認同不一致的情況已經至少2年。
  
英國婦女及平等事務大臣葛林寧(Justine Greening)表示,希望修改「性別認同法」,讓過程不要太過煩擾。
  
葛林寧在2016年出櫃,是第一位女同志閣員。
  
葛林寧表示,性別認同法剛立法時,是跨時代的法案,但現在必須與時俱進,將於秋天啟動修法。
  
#跨性別 #英國 #女同志
  
中央社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7230248-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