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反同團體愈來愈會包裝,說好聽是適齡教育,其實就是要消除多元性別教育;並利用社會中恐性的文化,傳遞避談性教育的價值觀,開這種倒車可能讓孩子不能及早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且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類似團體已經在十多個縣市干擾性平教育推行,甚至迫使許多出版社刪除相關教材內容。請一起密切關注,阻止性別教育倒退。
圖片:蘋果日報報導


日舞影展 同志性向轉換治療片奪大獎

引自報導:
日舞影展於今天告一段落,參展劇情片「#卡麥蓉的錯誤教育」刻劃現實生活中充滿爭議的同性戀轉換療法,勇奪最高殊榮「美國劇情片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卡麥蓉的錯誤教育」(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暫譯)由美國新生代女星克蘿伊摩蕾茲(Chloe Grace Moretz)領銜演出,在猶他州山間舉行的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全球首映,描繪一名青少女與學校舞會皇后親熱遭人發現後,被迫接受性向轉換治療,全片使觀影人又喜又懼。
法新社報導,克蘿伊摩蕾茲表示:「代表全體『卡麥蓉』團隊,我們想把這個獎獻給所有熬過性向轉換治療的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等)人士。」
「我們製作這部電影,只想點出一項事實:全美50州僅有9州認定性向轉換療法違法。」
#凱拉西」(Kailash,暫譯)一片描繪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致力終止童奴問題,贏得最佳美國紀錄片獎項;而安德魯赫克勒(Andrew Heckler)所執導的「#負擔」(Burden,暫譯),則榮獲繼評審團大獎第二殊榮、觀眾票選最佳美國劇情片獎。

勒瑰恩35年前送給女性的話:作為女人,我們早已是男性世界的異鄉人了

內文節錄:
剛剛去世的魔幻/科幻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可以說與魔戒作者托爾金(J.R.R. Tolkien)齊名,但比較少人知道的是,她也是女性主義的先驅,她1983年在密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的畢業演講,據說是20世紀百大精彩演講之一。放在今日「#MeToo」運動熾烈的時候看,勒瑰恩的演講,特別發人深省。以下是我的翻譯。
-----------
我希望妳們,所有的姐妹、女兒們,兄弟、兒子們,都能處於那黑暗的地方。住在那個我們合理化成功的文化所否定的地方,流放地也好,不宜人居地也好,異鄉也好的黑暗地方。
是啊,我們早就是異鄉人了。女人作為女人,早就在自我把男性當成規範的社會,被排除,被當成外人了。這裡,人叫做男人(Man),唯一可敬的神是男的,唯一的方向就是往上。那是他們的國度,我們要探索我們自己的國度。我不是在講性,而是完全不一樣的宇宙,是男男女女都得靠自己的地方。我講的是社會,講的是所謂男人的世界,競爭、侵略、暴力、權威、權力都已經制度化的世界。
如果我們想要活得像女人,我們就得被逼迫接受分離主義。(純女校的)密爾斯學院就是這分離主義很有智慧的具體化。戰爭遊戲一樣的世界,不是由我們,也不是為我們創造。在那世界,我們要呼吸,還得戴口罩。而妳一旦戴上了口罩,就拿不下來了。要不要用我們的方式做事,就像妳們在密爾斯學院一樣?不為男人,也不為男性的權力階層關係,因為那是他們的遊戲。也不是對抗男人,因為那還是照他們的規則玩遊戲。我們要和所有與我們站在一起的男人一起做事,那才是我們的遊戲。
-----------
所以我希望妳們住在那國度,不是以囚犯的身份,不以身為女人而羞恥,不以被瘋狂社會制度俘虜的身份,而是以天生公民的身份住在那國度。希望妳在那裡可以自在,成家,當自己的女主人,有個自己的房。希望妳在那裡工作,不管妳什麼在行,不管是藝術、科學、技術、經營公司,或是打掃床底都行。當他們告訴妳說,因為是女人幹的活,所以是二流的,我希望妳不但要他們給同工同酬,還可以告訴他們,「去死吧」。
我希望妳生活中,不覺得有需要主宰別人,也不覺得需要被主宰。我希望妳永遠不是受害者,但我也希望妳對別人沒有權力施害。而當妳跌倒失敗、很痛苦,縮在暗處的時候,我希望妳記得黑暗就是妳的國度,是妳生活的地方,是沒有人打仗,也沒有人勝利的地方,是未來所在的地方。我們的根就在黑暗中,土地是我們的國度。
為什麼我們祈福的時候往天上看,而不是往四周,往地上看?天上沒有我們的希望。我們的希望不在那個佈滿間諜眼睛、武器的天空,而在我們朝下看的土地。希望不從上方來,而從下面來。希望不在令人眼盲的強光裡,而在孕育生命的黑暗中,希望在那人類長出靈魂的黑暗之中。

葛萊美/紅毯上藝人戴白玫瑰倡性別平權

引自報導:
影壇盛會金球獎紅毯今年吹「黑旋風」,藝人有志一同穿黑色服裝反性騷擾後,樂壇大咖明星今天在葛萊美獎紅毯上也紛紛配戴白色玫瑰,聲援性別平權。
從流行樂天后 #女神卡卡(Lady Gaga)、#凱莉克萊森(Kelly Clarkson)到男歌手 #凱利德(Khalid)和 #山姆史密斯(Sam Smith)等眾明星紛紛戴白玫瑰響應。
好萊塢數百名女性名人發起「時間到了」(Time'sUp)運動,希望外界關注職場性騷擾議題。「時間到了」推特發文寫道:「白玫瑰象徵尊重、向新的開端致意,以及表達對未來的希望。」
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凱莉克萊森表示,這玫瑰「代表希望、和平、同理心及堅忍不屈的精神」。
英國靈魂歌手山姆史密斯的草綠色西裝外套上也別上白玫瑰。
他說:「我希望我們繼續為所有人的平等權利努力。」

【上報人物郭慧娟】為亡者蓋上一條彩虹被 同志葬禮揭密

婚姻平權爭取的不只是在世時的平等權,也包括同志老死後,伴侶的地位與權益能否和異性配偶獲得相同保障及尊重。
引自報導:
同志朋友的死亡尊重和身後權益,常常受到忽略。包括同志伴侶常常無法參與喪事過程、同志的身後喪葬儀節和處理細節常不被尊重、同志的殯葬自主權益常被忽略,以及同志的喪禮常是較隱諱低調的。
首先,由於沒有法律上的關係和保障,同志一旦發生意外或死亡,一般都會直接通知父母等直系親屬,由家人辦理後事,同志的伴侶往往是最後知道或不被告知。甚至有的家庭因排斥自己的家人是同志,同志過世後,關起門來低調辦喪事,連帶也排擠同志的伴侶,不讓伴侶參與喪禮。
其次,同志的身後事因多由家人統籌辦理,不少家庭和家人不認同其同志身分,又擔心被親朋好友知道,往往忽略同志亡者的生前交代。又因同志婚姻及遺囑,許多無法律保障,因此家人未依照其遺囑處理,法律上亦無法可管。
為同志亡者送行的,無論是家屬或殯葬業者,都應該做到尊重其「生前囑咐」、為其規劃籌辦「合宜喪禮」及以尊重、平等的態度為其處理「葬後祭祀」。
在尊重生前囑咐方面,同志亡者生前的「身後事囑咐」,即使無法律上的明文保障,但基於對亡者的尊重,無論是財產上的安排、葬禮的殯葬決定、葬的處所和後續祭祀安排,以及醫療囑咐…等等,我們亦應學習「尊重」。
在為其規劃籌辦喪禮方面,同志亡者的喪禮,應尊重其生前的「性別身分」,以其性別身份規劃和安排殮、殯、葬、祭程序,同時更應尊重其伴侶,讓其伴侶能全程參與,並扮演重要的送行角色。例如:洗身穿衣化妝、訃聞上將其伴侶列名「至愛」、告別式和送葬時伴侶應主奠和參與,喪葬文書中應注意亡者的性別身分和稱謂…等等。
這樣的安排和規劃,才是尊重的表現,才能讓亡者真正安息,身旁的親友們也才能感到欣慰,落實「生死兩安」。

16 Gorgeous Photographs Of Defiant Lesbians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哇!好棒的照片~
十九、二十世紀時同志族群處於壓迫、歧視的氛圍,
甚至有受到法律制裁的風險。
而這些橫跨兩個世紀的女同志留影,
替女同志的發展歷史留下一幕幕珍貴瞬間。

賴天恆/詮釋的不正義:萌萌與性平教育

「教導『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更有助於性別少數在不幸遇到各種霸凌時,能理解自身受到的壓迫,並有足夠個概念去闡述自身受到的不幸。」
內文節錄:
詮釋的不正義最有名的例子是「性騷擾」。
在漢文的世界中,「非禮」這個概念很早就出現。然而,在英文的世界中,「性騷擾」(sexual harassment)一詞不過五十年的歷史(Rowe, 1974)。
這並不是說在這個概念出現之前沒有性騷擾,而是許多被害人(多半是女性),在受到肢體觸碰、言語調戲時,往往只能講出「他常常對我調情」、「他好像對我有意思」、「他追我追得很熱情」之類的話語;而得到的回應往往是「這不是很好嗎」、「正常心看待嘛」、「有點幽默感啊」。無法完整理解自己遭遇的被害人,甚至可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有問題。此外,那些無法忍受性騷擾而離職的人,也因為無法申訴性騷擾,被視為「自願離職」。
「性騷擾」這個概念的出現,增加了社會的認知能力和溝通力。如今,性騷擾的被害人多半能認知到自已被性騷擾,並且能試圖以這個字眼去申訴,讓別人理解自己的遭遇。雖說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比如至今在校園內投訴性騷擾,可能還是會得到系方或校方「他只是在追妳」的回應,某些學校科系還會把性侵和諧成「情慾流動」,但是社會上至少有一部分的人可以理解被害者的經歷,並為其發聲、爭取權益。
-----------
繞一圈回來,我們可以檢視一下萌萌的提案,以及萌萌跟中國共產黨的相似之處。萌萌反對性平教育「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教師使用教材及從事教育活動時,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這其實就是企圖惡意製造「詮釋的不正義」。
性平教育除了提醒人不要輕易地落入「異性戀霸權」的框架之中,教育人不要因為無知而去性別霸凌、傷害別人之外,更重要地就是讓性別光譜上的不同族群(特別是少數族群),可以有足夠的概念去理解自己的特質,知道就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教導「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更有助於性別少數在不幸遇到各種霸凌時,能理解自身受到的壓迫,並有足夠個概念去闡述自身受到的不幸。
萌萌企圖剝奪反刻板印象、反偏見、反歧視等重要且必要的概念,本質上就是跟中國共產黨一樣,不但要去壓迫別人,強迫別人滿足自己對於性別的幻想之外,更企圖制止別人去理解、闡述自身受到的霸凌、壓迫。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政府作出了難得、少數的正確決定,堅決地回絕這種中國共產黨式的不正義。保智防萌,人人有責。

醫院中的性騷擾──#MeToo◎Reshma Jagsi│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譯

#MeToo 是不分職業的,醫學界的職場性騷擾也值得我們的重視。
密西根大學專精乳癌研究的放射腫瘤科醫師賈格西(Reshma Jagsi)2016年曾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研究,指出有30%的女性醫師曾經歷過性騷擾。針對最近的 #MeToo 討論,賈格西醫師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文章,分享她自從研究刊登後,收到了許多女醫師的來訊。
譯文節錄:
自從出版了我的研究後,從陌生人收到的許多衷心的訊息。聯繫我的勇敢醫師們說,在她們的經歷後,她們仍保持沉默、質疑自己的自我價值,懷疑是否是她們自找的。她們經驗的細節是駭人的。其中一人說,有位她領域的資深男性領導者,在會議的社交場合中,將她裙子前面的拉鍊拉下。許多人舉報不情願地被觸摸胸部和臀部。一人形容訓練期間有個「帶來苦痛的人」,其他人則明顯提及在手術室中持續受到的經驗,且諷刺的是她們覺得那是獨一無二的經驗。還有一人甚至述及在訓連期間被一位上級強暴,而她從未舉報。
事實上,聯繫我的女性全都未曾舉報她們的經驗。她們提及挑戰性的組織文化,職場是由公開涉入黃色的「更衣室對話」或把她們排除在全男性社交活動的男性主宰,使她們在遭受屈辱或犯行後沒有能夠傾吐的盟友。就像某人告訴我的:「陽剛氣概(machismo)文化似乎無所不在。」
一位年輕醫師描述她在訓練期間被騷擾之後感受的羞恥與畏懼。她說:「若是任何女性告訴妳,她們曾有任何像我這樣的經驗,請告訴她們離開那裏。請告訴她們不要擔憂換地方進行住院醫師訓練,不要擔憂對她們聲譽可能造成的損害,不要擔憂『但是到底誰會相信[她們]』,不要擔憂示弱,不要擔憂讓男性為彼此掩護、並使女性『看起來瘋了』的老男孩俱樂部(old boys’ club),不要擔憂改去一個較小型的訓練計畫可能會使她們錯失機會,不要擔憂可能損及她們隱私的、不情願的注目。」儘管她並未向她的導師們舉報騷擾──「他們是依據我的工作評判我。我不想要改變他們看待我的方式」──她說她「會建議任何尋求我建議的女性,做些和我當初實際的作法不同的事。」
但起身面對騷擾顯然很困難。某案例中,一位才華洋溢的醫師研究者,涉及一樁被目擊的、對受訓學員的非情願性接觸。然而,兩位與他同領域的部門主管告訴我,他們試圖招募這位被視為熱門潛力股的犯法者,即使性不端行為的訴訟正在他的母機構進行中。其中一人說:「這只是個錯誤;我們必須原諒和遺忘。」另一人說:「我既有兒子也有女兒,所以我兩面都看得到。」這兩位都擔憂這種行為再犯的餘波,但卻都不想要放棄挖角一位超級巨星的機會。這些討論凸顯了,對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和史貝西(Kevin Spacey)這類巨星的犯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多麼容易的事情。然而,這仍是無法接受的。
帶給我個人唯一的職場相關性騷擾經驗的,是位巨星。在一次專業學會的共同晚餐後(我在那花時間禮貌地回絕一位著名外科醫師的性要求),當他在飯店衣帽間搭訕我,意圖陪我走回我的房間時,我變得不安。他向服務生眨眼然後說:「她愛外科醫師。」就在這時,一位資深女性外科醫師經過。我說:「我的確敬愛外科醫師,因此我計畫要和她一起走回家。」一言不發地,這位女性外科醫師打量了情況,然後挽著我的手,從一個不舒服且快速演變成可能更糟的狀況中解救了我。如今我與那位男性外科醫師保持距離;我甚至放棄珍貴的學術機會,只為了避開他。而這個經驗確實使我沉默地質疑我的自我價值:為何我的學術成就不夠重大,以致於這個男人未能將我視為做出重要研究、擁有有價值想法的同仁,而是將我物化?
記者常問我,醫學界在這方面是否和其他領域有任何不同。有些人預期會比較好,畢竟是憐憫和利他的驅動使人們追求醫學。其他人預期會比較差,因為男性主宰的歷史以及強烈權力差異的階序結構,這些因素與職場性騷擾的發生相關。在此之上還有頻繁的「場域經驗」,容易接觸到床,以及門廊較空曠、阻礙較低的深夜工作。我的直覺是,醫學界的問題至少和其他地方一樣糟,特別如果是在同仁和上司之外再加上病患的騷擾。而資料顯示,女性醫師遇到的問題真的很糟,因而這個專業必須通力合作矯正它。
-------
同場加映: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 醫師職場性別友善問卷
https://goo.gl/forms/IJkLvbt7NslFelXT2
--------
醫院中的性騷擾──#MeToo (中譯)
https://medium.com/@t…/me-too-nejm-reshma-jagsi-11573b7b6ecf
本文作者之前在JAMA發表的研究:
Sexual Harassment and Discrimination Experiences of Academic Medical Faculty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521958
JAMA 研究的中文報導:
https://kknews.cc/news/q4bj2b.html

安樂死等倫理議題太艱難 法國徵詢公民

引自報導:
與台灣一樣,法國也正討論安樂死、擴大人工生殖適用對象等艱難倫理議題,政府為避免社會再度分裂,在修法前,先花數月展開全國公民意見徵詢,探測社會是否準備好迎接改變。
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CCNE)本週開始舉辦一系列全國性的公民徵詢活動,包括網路意見調查、地方座談等,主要議題包括 #代理孕母(GPA)、#醫學人工生殖(PMA)、#安樂死#器官捐贈 等頗具爭議的倫理議題。
根據費加洛報(Le Figaro),在這項徵詢活動下,2月初將開放一個網站,供所有公民和專家發表意見,但暫不允許彼此交流,以免演變成謾罵。另外,還要在全國各地舉辦辯論會和工作坊。
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也將在這幾個月內與所有相關協會或組織代表、宗教界代表及科學界代表會面。
公民討論後的意見,將附在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預計於6月提出的一份綜合報告內,委員會另將於7月針對修法一事提出意見。
這項大規模的公民徵詢計畫,是汲取法國2013年通過承認同性婚姻法案時的經驗得來的改善之道。
當時,反對陣營數度發起大型抗議遊行,造成社會動盪及分裂。事後檢討普遍認為政府未做到充分溝通,社會也未能理性辯論。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早在去年競選期間,就表態支持開放人工生殖適用於所有女性,包括女同性戀者和單身女子,但他不贊成代理孕母。

他們堅持每分鐘120擊,因為他們的生命只有28歲

《BPM》是2017年相當受矚目的同志電影,內容以90年代法國愛滋行動組織「Act Up」的抗爭為背景。
電影將在二月上映。
內文為導演羅賓康皮洛(Robin Campillo)的專訪。(有雷)
內文節錄:
「同志電影」這個標籤自誕生以來就爭議不斷,每年都會有一批優秀的同志電影引發大家關於貼標籤和去標籤的爭論。但這種爭論大多都是愚蠢無用的,真正有價值的影像從不會因為標籤而受限,也不會因為無標籤而無法達到有效共情。一部能夠在時間中存續的電影,是因為它對情感的捕捉,因為它在美學上的突破,而非身上貼著或被摘掉的標籤。
《每分鐘120擊》無疑是同志的。電影準確地刻畫出了90年代巴黎年輕同志們的群像。他們愛,他們恨,他們激動,他們痛苦,他們派對,他們抗爭。迪斯科和啦啦隊是他們擁抱生活的方式。電影也給出了兩個豐滿的同志個體形象,他們真實的感情與性愛。
《每分鐘120擊》也是非同志的。這是一曲對蓬勃生命力的讚歌,體現在這群為了艾滋而抗爭的同志身上,也能見於無數直人的社會活動者。這也是人類在瘟疫中掙扎的記載,在疾病面前,你的CD4細胞數量和HAART療法的抗藥性都與性取向無關。
《每分鐘120擊》是大眾的。它汲取了90年代的時代精神,記錄的是人類對抗艾滋病這一更具社會屬性的瘟疫的法蘭西篇章。它告誡著所有人,無論何時,沉默即死亡。
《每分鐘120擊》更是私人的。電影中的每一曲迪斯科,每一次高潮,每簇笑和每滴淚,都曾屬於導演羅賓·坎皮略,是他對那個瘋狂時代的私人記憶。

孿生子1人獲美籍1人遭拒 同志伴侶怒告美政府

比較特殊的案例,男同志家庭未來可能愈來愈多類似情況。做人工受孕的時候混合兩人的精子,來建構一種「我們的孩子」的意義,並且不去刻意探究血緣上的父親究竟是誰。
同婚已施行的美國,仍有跨國同志配偶的親權爭議;臺灣在爭取婚姻平權的同時,也要密切關注跨國同志配偶權益以及同志家庭的親權保障。
引自報導:
16個月大的Ethan和Aiden是一對相隔幾分鐘出生的孿生子,他們的父親Andrew Dvash-Banks是美國人,早年在以色列留學時與以色列人Elad墮入愛河,2010年在加拿大完婚後靠捐贈的卵子及代母生下了Ethan和Aiden。不過原本沒有打算告訴孩子們他們的「生理生父」是誰的兩人,為孩子辦美國國籍時被要求做科學鑑定。兩個爸爸萬萬沒想到,由於Aiden的生父是Andrew,而Ethan則是Elad精子的結晶,美國政府只向Aiden發護照,而否決Ethan的公民資格。
「我們要幫Ethan討回公道!他們是孿生子,為何要這樣區別他們?」
同志權利組織Immigration Equality認為,美國法律規定,美國公民的子女出生即有公民權,無論該公民是否在美國境內結婚、子女是否出生於美國、另一半是否為公民。因此為他們入稟洛杉磯法院,控告國務院歧視美國人與不同族裔結合的同性伴侶,違反憲法所賦的出生公民權。而國務院則對審理中案件表示不回應,僅表示法律規定,美國公民的子女若不是在美國出生,而且僅有父親為公民,則需是父親的親生子女,才能獲公民權。
該組織同日於首都華盛頓入稟另一件類似官司,事主是一對分別具美國和義大利籍的同志媽媽,在倫敦結婚後,分別生下一名兒子。國務院除了不承認二人婚姻,還否定了義籍媽媽所生兒子的美國公民資格。

北市性平會反同挺同駁火 教育局冷回:我們修法會自己負責

臺北市教育局三番兩次配合議員,讓特定團體對性平教育政策造成干擾,已經悖離性平教育、性平法以及公平的精神。
如果真的按照草案修改上路之後損害了性平教育的基礎,甚至讓學生反而處在不利的校園性平環境,你拿什麼負責?負得起嗎?既然明知市府有決策權而不是只能被動接受議員意見,為何要把責任推給議會?還是教育局官員本身就對性平教育認知不足?
報導節錄:
北市府教育局打算修改法令,把北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的家長代表,由原本1席提高為4席,甚至直接限定家長代表必須由「家長會聯合會」推派,引發爭議。北市府教育局今天下午召開專案會議,反同、挺同派交鋒駁火;儘管教育局聲稱要廣納意見作為後續修法參考,卻遭與會人士質疑「會議只是形式過水」、「已有定見找我們背書」,教育局官員現場竟冷回:「修法教育局會自己負責,大家不用擔心幫我們背書」。
主持專案會議的北市府教育局副局長洪哲義接受《上報》採訪回應,今天會議只是蒐集意見,作為修法參考,並未有任何決議;經這次會議後,「後續修法將由業務科直接來修」。
至於性平團體質疑,這次修法把家長代表直接綁定由特定團體推派,洪哲義則說,家長會聯合會的代表也是從班級層層選出來的,若各界有不同意見可以再溝通,看操作面如何調整,但原則還是要尊重議會。
⋯⋯ 引發性平團體及部分性平委員抗議,質疑推派方式綁定特定團體,更限縮了其他弱勢家長的參與權。
會議一開始,就有與會委員提問,「附帶決議」的法律地位,到底有無法律拘束力?北市府有無政策決定空間?在北市法務局代表回應,「北市府有政策決定空間」後,會議才繼續進行。
然而,當不少委員提出程序、法律問題時,據轉述,主持專案會議的洪哲義還要大家「不要管程序了,直接來討論草案內容」,卻遭北市女委會委員許秀雯、郭怡青等人抗議、反對,要求必須釐清這些重要問題。
許秀雯律師質疑「限家長會聯合會推派」的適法性,她說,根據《臺北市政府府級任務編組委員遴選作業原則》,條文雖規定民間團體可直接「推派代表」,但前提是這個民間團體必須是「指依《人民團體法》立案」,然而,現在草案直接賦予「家長會聯合會」推派權,但家長會聯合會卻非依人團法立案的「民間團體」,所以照理來說不該適用。
鄭智偉最後並質疑,性平委員應該具有性平專業,若未來被推派的委員出現性別歧視言論或行為,退場機制是什麼?要求教育局必須提出作法。

前美體操隊狼醫性侵眾多女性 判刑175年

相較於20年的性侵行為,這審判只是遲來的正義宣告。
引自報導:
身敗名裂的美國體操代表隊前隊醫納沙(Larry Nassar),今天遭密西根州法院判處40至175年刑期,為他假裝醫療卻性侵眾多年輕女孩付出代價。
法官阿奎里納(Rosemarie Aquilina)在宣判時說:「我剛已簽署你的『死刑令』。」
一週以來,超過150位受害人出庭作證,陳述遭到納沙蹂躪的極度痛苦過往。
密西根州蘭辛市(Lansing)法官阿奎里納表示:「你不配再度走出監獄。你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對最脆弱的人造成毀滅。」
法新社報導,在宣判前,納沙當庭對他的受害者道歉,包括奧運金牌得主拜爾斯(Simone Biles)等人以及他曾工作過的密西根州立大學許多女性運動員。
納沙說,受害者的證詞讓他感到痛徹心扉的震撼,「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我對自己造成的罪行有多麼抱歉」。
納沙遭到超過150位女性控告性侵,時間可回溯至20年前。

破除性別定型在乎尊重

內文節錄:
破除性別定型的觀念,首先要讓社會明白性別定型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影響。隨着男女平等,女性在大部分職場均普遍獲得接納,但少數以男性主導的行業,仍然隱約地展現男性對女性的尊重、態度等有改善的空間。同樣地,對在公共空間談論男女身材、體態等,仍然抱有獵奇目光,傳遞出對受議論者的不尊重,即使受議論者的衣着、行為舉止「惹火」,也不代表論調必然合理;若評論帶有獵奇、嘲諷意味,更應阻止。
不單是女性成為受議論的對象,男士在一些女性主導的職場中,也大有可能成為受議論的對象。近年,也有一些男性選擇成為家庭的全職照顧者(即「家庭主夫」),但社會仍未能接納和尊重他們的選擇,還不時「改花名」、以不同形式稱呼他們、不願意接納等,這其實也是某種形式的家庭崗位/性別歧視。
真正能改變性別定型、破除各式歧視,在於真正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動輒責難、譏諷,只顯得譏諷者不識大體,對人欠缺尊重。願我們一起努力,共建真正尊重、共融的社會。

反同聯手8議員逆襲 北市性平會代表將「限家長會聯合會」推派

【1/26最新消息:會議未有結論,但教育局似乎想直接案照草案修法,副局長還說:結果我們會自負】
上報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4196
黃向羣議員聲明
https://m.facebook.com/…
——————
請幫忙轉貼這篇新聞喚起大家注意,在明天開會前讓大眾關注這荒唐的事情,幫忙臺北市教育局「冷靜」。
  
反同遊說議員,要求北市性平會當中的家長代表必須由家長會聯合會推派,關鍵在於這些團體幾乎都有反同勢力在其中運作,遊說事成後還感謝汪志冰、吳世正、王欣儀、洪健益、許淑華、黃向羣、陳重文、葉林傳以及數名「為善不欲人知」的議員,並且打算用相同模式到其他縣市推動。
    
報導節錄:
這波「提高家長席次」的訴求之所以引發爭議,主因是長期被質疑是反同團體之一的「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等團體所發動;他們與宗教為背景的團體串連,早已陸續在各地發動性平教育攻勢,並遊說各地議員施壓地方政府修改性平教材、提高地方層級性平會的家長代表席次。
  
被視為有反同色彩的家長團體,近3個月來持續遊說議員獲得進展。今年1月初,北市議會審查年度預算時,竟再度增列了新的附帶決議,明定:為廣納學生家長意見,北市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應增加4大學層各1名家長代表,且「該家長代表由本市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家長會聯合會推派」。
  
就在新版附帶決議出爐後,反同團體的LINE群組上更競相告知「好消息」,除了「感謝四學層夥伴們及全長聯夥伴們的共同努力」,還特別點名感謝北市藍綠議員包括汪志冰、吳世正、王欣儀、洪健益、許淑華、黃向羣、陳重文、葉林傳等人,並稱讚「台北市的模式是一個榜樣,這樣其他各縣市就可以到各縣市去推動,增加縣市級性平委員會的家長代表名額」。
   
北市教育局也快馬加鞭,隨後在今年1月15日提出新版的《台北市政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要點》草案,一改去年的版本,除了把「學生家長會」直接改為「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更直接明定,「學生家長會聯合會代表部分應包括國小學層1位、國中學層1位、高中學層1位、高職學層1位,由聯合會推派之」。
  
之後,北市教育局更發出開會通知,預告將在明天(26日)下午召開「北市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107年專案會議」,由局長曾燦金主持,第一案就是討論此設置要點草案的翻修。出席者除了相關局處及北市性平委員之外,包括國小、國中、高中、高職的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也都受邀列席。
  
#性別平等教育
柯文哲市長 #你的性平教育政策在帶頭開倒車
#稱呼反同議員應該沒冤枉
  
上報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4105
有沒有注意到今天Google 首頁這位女性呢?#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是20世紀英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也是 #女性主義 先驅。他指出,女性需要有自己的收入與空間,才能擁有創作的自由。
情感敏銳的Virginia 飽受精神狀況所苦,然而這並未減損他在文學上的超群創作。小說《#歐蘭朵》當中,主角在不同性別之間轉換,是極富 #酷兒 色彩的作品;這部創作相當於Virginia 獻給同性戀人Vita Sackville-West的「情書」,兩人相知相戀長達十多年。這段愛戀已被改拍成電影"Vita and Virginia ",即將在今年上映。
在今天這個隨著Google 紀念Virginia 冥誕的日子,不妨去買一束花,讀讀《戴洛維夫人》或《燈塔行》,做個 #普通讀者,一起期待電影的上映吧!

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許秀雯、簡至潔/反同力推違憲的婚姻定義公投,目的為何?

反同真正目的就是想搶下地方民代席次。無論被駁回或真的成案,在反同發動一次次攻擊的過程中,流的永遠是同志和家人們的血,同時破壞臺灣社會本就不夠厚實的公共議題理性討論空間。
內文節錄:
就法理來說,涉及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不能藉由公投程序予以剝奪或削減。同志公民的結婚自由應受平等保護,既經大法官釋憲肯定為基本權利,反同所推婚姻定義公投基本上是一個試圖侵害人權的公投,程序上根本不應允許其交付公投,我們認為最終也可望被駁回。
明知如此,反同團體仍堅持要推動這個公投,看來應是反同勢力積極為2018地方選舉蒐集個資、動員練兵的手段。
真正值得擔憂的或許不是這個公投會不會通過,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反同組織可能又會藉機採用抹黑、煽動的宣傳方式迫害同志族群,其結果無論如何恐都將靳傷台灣的民主、壓縮理性的討論空間、破壞社會團結,以及無端製造群眾對立。

「污毒之血」:男同志捐血禁令背後的效益主義思維

內文節錄:
在此先講本文的結論:我認為近日對捐血禁令的放寬年限表面上看起來是進步的修正,但此一修正的效果與目前永不得捐血的規定相去不遠,且目前所放寬的年限並不符合人性。依據接下來所引用的倫理檢驗原則,本文亦主張此一禁令應予以逐步放寬或直接解除,為民眾血液安全把關的台灣血液基金會可善用現有的檢驗技術達成確保血液安全與品質之目的。
----------
面對護家盟的質疑,你有這些Q&A可以參考
Q1:目前愛滋病的感染途徑,以男男性行為作為大宗,百分之八十幾到九十幾都是男男性行為造成,可見同志間男同性戀者是高危險族群,為何捐血要開放給高危險族群?
A:這是最常見到護家盟提出來的問題,在倡議婚姻平權期間,也經常可見護家盟以此作為反對通過同性婚姻的原因之一。但這問題恰恰好是葉與吳兩位學者認為禁令規定背後的價值預設:「男性間性行為=危險性行為=HIV/AIDS陽性反應」。台灣目前的愛滋疫情主要是以不安全性行為中的男男性行為為多數,但這並不等於所有的男同志都會從事感染愛滋病毒的高風險行為。
台灣近年的愛滋疫情反映的是愛滋病毒的傳播與男男間的不安全性行為高度相關,但關鍵在於安全性行為是否落實,而非一個人是否具有同志認同。並不是一名男同志只要有了同志認同,他的血液裡就會有愛滋病毒。會不會傳染愛滋病毒與一個人的行為有關,而非性傾向認同。
Q2:愛滋病有空窗期,開放之後,必定有空窗期的血液污染問題?
A:不論對男男間性行為者的禁令鬆綁與否,空窗期血液污染的問題都會存在。即使在目前未解禁的情形下,捐血中心無法確保所有前來捐血者都對自己的血液狀態了解指掌,所以在獲得捐血人的血液後進行檢驗仍是必要的,檢驗的項目就包含各類的血液傳染疾病,例如:梅毒血清檢驗(STS)、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檢驗(HBsAg)、C型肝炎病毒抗體檢驗(Anti-HC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抗體檢驗(Anti-HIV)。
依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網站的說明,在2013年全面實施病毒核酸擴增檢驗(N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可以更有效縮短檢驗空窗期。依據蘋果日報2016年採訪該會的報導,在2013年採取NAT此種檢驗技術後,至今四年內皆無人因輸血感染愛滋病毒。
Q3:萬一有人透過捐血檢驗愛滋病毒該怎麼辦?
A:依據過往報導確實無法排除會有此一情形發生。政府除了透過在捐血處張貼高風險族群不宜捐血、讓捐血人填寫捐血登記表到最後透過血液檢驗把關之外,也應該致力於讓民眾知道其他愛滋篩檢的管道,提高其他篩檢管道的可及性與普及度。
葉與吳兩位學者在研究中也回應此問題,主張對潛在的感染者而言,現行疾管署與醫療院所、民間團體所合作的愛滋匿名篩檢服務,在方便、安全與隱密三面向皆比捐血檢驗愛滋的方式來得便利許多,主張此一配套措施應可逐步減少捐血驗愛滋的情形。
台灣的愛滋疫情在2008年後轉為以不安全的性行為為感染大宗,疾管署也陸續與醫院或民間團體合作提供匿名篩檢愛滋的服務。以我自身的經驗觀察,男同志社群對於哪些場所有提供匿名篩檢服務,以及定期匿名篩檢的意識相較於異性戀者都來得高。
Q4:其他國家的經驗如何?放寬之後對於受血人的感染風險究竟有何實質上的影響?
A:依據陳睿霖在2017年整理的文獻,澳洲於2000年將原先的禁令放寬為延緩一年、英國於2011年跟進,加拿大則在2013年放寬至延緩五年(並在2016年更放寬到一年),結果是「上述三國開放男同志捐血後,其受血人感染的風險並沒有因此增加」。
陳睿霖進一步說明:「在政策實施之後兩年的期間篩檢呈現愛滋病毒陽性的數量在加國及澳國並沒有任何增加,而在英國反而是下降的,三個國家總合則下降27%」;他另外也摘要了加拿大在2013年將禁令改為放寬五年後,估計每位受血人的感染風險,其機率是「比在加拿大受到雷擊的機率還小上10萬倍,加國每年受到雷擊而受傷或死亡的案例為120-190件」。詳細說明可參見原文。

跨性別者入圍奧斯卡 同志權益組織叫好

相較《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入圍最佳影片,讓人想起《卡蘿》被奧斯卡忽略的往事。《卡蘿》的水準不足以入圍嗎?不如說又是一個女性和女同志不被主(男/異性戀)流看見的絕佳例證。
引自報導: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今天公布的入圍名單中,有許多女性和少數族裔入圍者引起媒體注意,但還有一個突破,那就是 #跨性別 導演也受到青睞,使得 #同志 權益組織發出讚賞。
美聯社報導,執導紀錄片「#堅強之島」(Strong Island)的 #揚斯福特(Yance Ford)是名跨性别男性,成為首位獲奧斯卡提名的 #跨性別導演。Netflix出品的「堅強之島」講述揚斯福特調查他哥哥1992年遇害的案件,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智利導演賽巴斯蒂安雷里奧(Sebastian Lelio)的「#不思議女人」(A Fantastic Woman)獲最佳外語片提名。本身就是跨性別者的女星丹尼爾維加(Daniela Vega)飾演一名跨性別歌手,在男友意外猝死後受到不公平待遇。
同性戀反詆毀聯盟(GLAAD)推崇本屆奧斯卡入圍名單,除上述影片外,還包括「#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和「#淑女鳥」(Lady Bird)等有突出同志角色的影片。
GLAAD執行長艾里斯(Sarah Kate Ellis)說:「這是涉及性別認同影片在奧斯卡獎的大日子,諸如『水底情深』、『不思議女人』、『淑女鳥』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等電影不只有複雜、詳盡和感人的演繹,也證明觀眾和影評都渴望看到包容多元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