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他們堅持每分鐘120擊,因為他們的生命只有28歲

《BPM》是2017年相當受矚目的同志電影,內容以90年代法國愛滋行動組織「Act Up」的抗爭為背景。
電影將在二月上映。
內文為導演羅賓康皮洛(Robin Campillo)的專訪。(有雷)
內文節錄:
「同志電影」這個標籤自誕生以來就爭議不斷,每年都會有一批優秀的同志電影引發大家關於貼標籤和去標籤的爭論。但這種爭論大多都是愚蠢無用的,真正有價值的影像從不會因為標籤而受限,也不會因為無標籤而無法達到有效共情。一部能夠在時間中存續的電影,是因為它對情感的捕捉,因為它在美學上的突破,而非身上貼著或被摘掉的標籤。
《每分鐘120擊》無疑是同志的。電影準確地刻畫出了90年代巴黎年輕同志們的群像。他們愛,他們恨,他們激動,他們痛苦,他們派對,他們抗爭。迪斯科和啦啦隊是他們擁抱生活的方式。電影也給出了兩個豐滿的同志個體形象,他們真實的感情與性愛。
《每分鐘120擊》也是非同志的。這是一曲對蓬勃生命力的讚歌,體現在這群為了艾滋而抗爭的同志身上,也能見於無數直人的社會活動者。這也是人類在瘟疫中掙扎的記載,在疾病面前,你的CD4細胞數量和HAART療法的抗藥性都與性取向無關。
《每分鐘120擊》是大眾的。它汲取了90年代的時代精神,記錄的是人類對抗艾滋病這一更具社會屬性的瘟疫的法蘭西篇章。它告誡著所有人,無論何時,沉默即死亡。
《每分鐘120擊》更是私人的。電影中的每一曲迪斯科,每一次高潮,每簇笑和每滴淚,都曾屬於導演羅賓·坎皮略,是他對那個瘋狂時代的私人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