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我在神的眼簾下工作 專訪BBC百大女性林念慈

內文節錄:
2017年底,BBC選出年度百大女性,林念慈更作為台灣第一人雀屏中選,這一切得從5年前講起。
2013年,林念慈於樸門農場(Hasera)創立棉樂悅事(Dharti Mata)工作坊,梵文意思為「大地之母」,提供就業機會,帶領當地婦女縫製布衛生棉,以此宣導女性月事的正向價值。
林念慈觀察,尼泊爾除了缺乏經期教育,也因人口結構因素,女性多半過度勞動,造成高比例陰道脫垂。「經期來臨、產後都不適合從事粗重勞務,長期傷害腰部,支撐子宮的韌帶會變鬆,子宮就會順著陰道滑落,這也是為何尼泊爾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低。」
「過去,外界想要去月經化,不要感覺、也不要看到,最好來的時候跟沒來一樣。」而當女性追求平權,便趨向去生理化,強調自己可以跟男人一樣、做什麼都可以。
但回到根本,生理週期是女性天生的禮讚,身體深受賀爾蒙變化影響,排卵期外貌看起來格外出色,而經期前一週進入修復期,情緒可能轉為低落,「這是一個正常的循環,月經可以帶給我們很多訊息,脆弱、崩潰都可能是最真實的感受。」
正視女人的脆弱與敏感是林念慈強調的一大課題,女性習慣壓抑自己,加上經期來臨的情緒被社會貼上各種負面標籤,女性的潛意識仍傾向迴避司空見慣的生理現象,月經便不再是月經,而是「大姨媽」、「小紅」、「那個來」,各種特異代稱。
「我想說的是怎樣與週期共處,去接納各種面向。這是我的低潮期,但我還是我。」林念慈表示,過去,月經背負污名,甚至連女人都覺得噁心,而她認為,月經革命就是去面對女人的身體,甚至是生理週期延伸出的情緒,找回屬於女性的正面價值。
「有很多很好的特質都被貼標籤,被視為軟弱、不專業。但女性也有很好的特質,譬如直覺很強,處理事情時很有彈性、很多元。」陰性特質在社會中往往容易落入評斷,被歸類為情緒化,社會又以男性為主,「陽性」力量與價值才容易被社會所認可,社會把女人變得像男人,促使女人忘記自己的特質與優勢。
-------------
「這是女性賦權(empower)的過程,外界覺得我賦權給婦女,而我也覺得自己被她們賦權,我們幫助彼此找到內心的力量。」林念慈最常與工作坊婦女說的話是「We work as one」,生產團隊只有七人,彼此賦權,凝聚成一股溫柔的力量。
隻身在異國創業,林念慈的事業有著濃厚的非營利色彩。談到最實際的銷量與販售通路,她則表示,目前在加德滿都擁有兩家合作店家,未來目標將放在尼泊爾的消費市場,讓當地婦女可以更容易購買。林念慈說:「我不排斥商業化,也必須商業化,有人購買我們才能生存。」
以當今工作坊的人力,一個月產量約一千片上下,若要大量生產必須再僱用更多員工。「但我在乎的另一點是剝削問題,我在乎員工是不是像機器人一直單一勞動。」
創業難免考量現實收益,但林念慈從人本出發,最終依然回歸人與人的關係,冬天室內寒冷,工作坊婦女有時會一起至陽台,一邊曬太陽一邊剪布,「一般老闆可能會認為,『天啊,妳們竟然跑到頂樓曬太陽慢慢摸』,但工作也是生活。」她笑說棉樂悅事的工作方式期望讓員工更自在、舒適,但其他老闆看了可能會發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