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同志和雙性戀者尋求改變性取向,其實是異性戀社會嚴重歧視的終極成果

#顏正芳 醫師總是不厭其煩、深入淺出的介紹醫學文獻。這次要談的是:同志或雙性戀之所以會尋求改變性取向,其實是「內化反同(internalized homonegativity)」的表現。
請問 衛生福利部 到底何時才要公告「醫師執行性傾向扭轉(迴轉)治療之行為,為醫師法第二十八條之四第一款規定不得執行之醫療行為」?
報導節錄:
同志和雙性戀者之所以會內化反同態度,並不是來自個人的非理性恐懼,而是整個社會和政治對於性少數族群的汙名化和偏誤觀感所致。社會認為「只有異性戀才是正確」的觀念,對於同志和雙性戀者是多麼不友善、甚至歧視,這會令同或雙性戀者在成長歷程中,將負面的態度內化成對自己性取向的看法,進而感到痛苦,不得已尋求改變性取向。
家庭、學校、社會,以至同志和雙性戀者的親友,要如何來預防和降低同志和雙性戀者的內化反同態度?Puckett和Levitt(2015)回顧歷來對於介入以降低性取向少數者內化反同態度之研究,提出幾項原則是很值得大家學習的:
首先,要協助同志和雙性戀者從自己的成長歷程中,思考:「我為什麼會如此看待我自己的性取向呢?是因為在家庭、學校、或是和朋友互動過程裡,遇到了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讓我覺得:嗯,同性戀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嗎? 」進而開始挑戰經驗:「現在想起來,他們這樣評價同性戀,有道理嗎?我真的應該相信他們的看法嗎?」
但是由於異性戀主義盛行,要同志和雙性戀者去覺察、挑戰、反駁自己的內化反同態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常常會說:「可是大家都這麼說啊,我又能怎麼樣?」,所以常常必須從協助同志和雙性戀者看到「內化了反同態度,已經如何負面地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才能提升自我檢視和反駁自己的內化反同態度之動機。例如協助同志和雙性戀者探索:內化反同態度是如何令自己不快樂?如果要擺脫負向情緒,要怎樣對自己的性取向更寬容和接納?
除了同志和雙性戀者要努力檢視和調整自己的內化反同態度、讓自己過得更好之外,包括異性戀者,每個人都應該檢討: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覺中也內化了對於同性戀和雙性戀的偏見,一起來挑戰異性戀獨大的傳統所產生的社會烙印,才能營造性取向平等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