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裡的同志配角,無論是曾志偉飾演的Auntie以及他的情人,還是羅家英飾演的『人妖』,在一定程度上都被醜化為『不正常的男人』或是『娘娘腔』,讓人看來有些不舒服。」
回到《#金枝玉葉》發行的時代(1994),那時的電影容易將男同志安插為配角,並由這類配角的陰柔面發揮丑角性質(其實現在依然常見),也會成為主角劇情進展的部分推手。問題不是男同志的「娘」,而是所謂的「娘」為何在電影中經常被窄化、扁平化、甚至醜化?
內文節錄:
由陳可辛導演,於1994年上映的《金枝玉葉》便講述了劇中人對於性別的困惑和對愛情的大膽追尋,在贏得口碑和票房高收入后又於1996年推出了《金枝玉葉2》,繼續向人們講述身份的錯雜和性別的疑雲。
從「同性戀包裝下的異性戀」到「異性戀包裝下的同性戀」,從「男同」路線延展到「女同」路線,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兩部電影都只能藉助童話般的氛圍來展示真實的生活。既滿足了人們窺探神秘世界的快感,又不至於讓人產生罪惡感,因為他們經歷了同性之愛的彷徨和波折后,最終都回歸到人們所能接受的異性戀。
如果說第一部是在極力構造一個童話世界,那麼第二部就是在打破這個童話,逐漸走向現實。
在《金枝玉葉2》中,我們可以發現陳可辛導演的「恐同意識」正在步步消褪,劇中的人物也在慢慢成長。從第一部Sam的逃避和自欺欺人,到第二部方艷梅直面同性之愛后又能瀟洒放手,正是多出的這份成長和勇敢,讓我更加中意《金枝玉葉2》。
在對同性戀者的處理上,2比1也要理性得多。
第一部里的同志配角,無論是曾志偉飾演的Auntie以及他的情人,還是羅家英飾演的「人妖」,在一定程度上都被醜化為「不正常的男人」或是「娘娘腔」,讓人看來有些不舒服。而第二部從主角到配角,處理得都要正常多,沒有刻意地歪曲人性,每個人都是真實的,他們尋愛的動機是合理的,他們的行為也只是表現出了最本真、最自然的對愛情的追尋。
他和她,再深愛的兩個人也會面臨生活的試煉;她和她,不計性別,吸引彼此的是那獨特的氣質;還有她和他,有趣的靈魂,共同的愛好,讓彼此之間生出了遐想。不同的三個人代表了不同的三種戀愛觀,三段複雜的關係也演繹出了三種不同的感情。
-----------
劇中有一場戲中戲叫《忽男忽女》,由女扮男裝的方艷梅和「男扮女裝」的林子穎主演,講述二人之間調換性別的不羈之戀。
-----------
劇中有一場戲中戲叫《忽男忽女》,由女扮男裝的方艷梅和「男扮女裝」的林子穎主演,講述二人之間調換性別的不羈之戀。
第一次開拍的台詞是這樣的:(方姐)無論這個世界變成怎樣,就算我們只是曾經擁有,(阿穎接)今生無悔。這時的她們演的是劇中人的故事。
後來Sam把阿穎是女人的事實告訴了方姐,方姐在黑暗中點燃一支煙,問阿穎:「如果我是男人,你會選擇Sam還是我?」阿穎的片刻遲疑,方姐已經搶先說道:
一支煙,燃盡了她的無奈和心痛。捻滅煙火,毅然起身,無論阿穎是gay還是直男,是Les還是直女,她都會直面自己對阿穎的愛。
之前那場Ng的戲還要繼續演完。只是方姐的眼神更加含情脈脈,話語更加的堅定,二人的台詞也有了改變:(方姐)無論這個世界變成怎樣,無論你是男還是女,就算我們只是曾經擁有,(阿穎接)我都今生無悔。
這時的她們已成劇中人,傾訴的是各自的感情。
不羈世俗的眼光,不計性別的劃分,方姐與阿穎假戲真做,吻上彼此的柔唇。目睹這一切的Sam卻在震驚和氣憤中逃開,拋下迷惘和內疚的阿穎獨自流淚。
看著傷心無措的「白兔仔」淚流滿臉,方姐明白了阿穎心中對Sam的深愛。一個人痛哭一場后,她決定退出,將阿穎還給Sam,不再讓她心愛的白兔仔糾結和痛苦。
一如她曾說過的:「男人喜歡別人的時候,就盡量讓自己開心;女人喜歡別人的時候,就盡量讓對方開心,然後呢,自己自自然然都會覺得好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