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盧凱彤公開性向引關注 女同志電影無人問津?

盧凱彤與林二汶組成的樂團 ”at17” ,便曾演繹過女同志電影《蝴蝶》的主題曲。香港刻劃女同志的電影為何稀少?且看四位電影人說分明。  

報導節錄:
影視界近年興起「hehe」(男性曖昧)元素,即使非主打同性戀題材,也會滲入類似角色或對白,「BL」似乎已被劃入賣座公式之中。然而,要說有女同志元素的電影,除了早前上畫的《骨妹》,對上有《得閒炒飯》、《花吃了那女孩》、《蝴蝶》等…寥寥可數。

黃進以話題作品《一念無明》勇奪金像獎新導演......坦言或因相關題材在香港的電影市場較難生存,「香港主流港產片工業的訓練大多傾向傳統的警匪片、動作片,很陽剛。由男性主導電影,變相無論觀眾的觀影習慣、整個市場的生態也好,都會較少女性題材。」他補充女同志在文化和商業上也絕對有被探究的空間。然而,香港社會看似對性小眾的接受度有所提升,卻是變相冷處理相關議題,「相比鄰近地區,香港看似稍為開放,但反而討論度卻較低,因為如果我開口批評你,我就顯得很不開放,那就冷處理,於是整個氣候也沒有熱烈地要發聲的氣氛。」

台灣描寫女同志的作品明顯較多,或可歸功於當地的文創氣氛,反觀本港,不止影視、藝術媒介對同志議題較少著墨,業界內的女性比例亦遠遠落後,其中一位就是《一念無明》編劇陳楚珩,她認為此現象源於每一波的創作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創作人是回應社會,香港連對性別平權的討論也很少,問題雖然存在,但由於坊間聲響較少,未能刺激到創作。」

提到香港女性電影題材較為單一,談善言也認為市場仍是由男性角度出發,女演員很多時仍處於襯托的位置,反而現在一些描寫女性單身生活和閨蜜的題材,明顯更受歡迎。

90後電影人梁子瞳(Jane)在城大創意媒體學院主修電影......《Sonnet36》改編自她的自身經歷,講述透過同志交友程式相識的二人,最後失落在青春中的故事,導演Jane坦言因為市面上很少同志作品,所以更想嘗試,「《骨妹》的描寫依然很含蓄,並非打正旗號的女同志電影。近年的影視作品中對同志描寫也有進步,沒有以前那種消費既定印象的感覺,但仍十分不足。」而缺乏女同志作品的原因,梁子瞳認為主要因為行業成分中男女失衡,呼應黃進的說話就是「男多女少」,如果由男性導演拍攝,很容易演變成「male gaze」(男性凝視),或令原意出現偏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