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傾向跟信仰是可以共存的。
報導節錄:
亞光(化名)是「信二代」,傳道人兒子,信仰好比財產順理成章地繼承下來。他整個童年回憶和教會糾纏在一起,幾歲開始在教會「打躉」,13歲受浸,成為教會內最年幼的受浸信徒。經歷由兒童團契、青少年到大專、職青團契等分齡牧養,教會裡的長輩教友見著他由兒童長大成人,愛護疼惜,亞光自小流連的教會像個童話世界般美好無垢。「困在一個幻想世界裡,只要你聽教聽話,那一定快樂美好。」亞光不乖了,美好後來幻滅,才知道童話多麼不真實,因為童話世界裡他是井底之蛙。
井底是個「真空」世界,亞光自小流連的社交場所,只有教會和天主教學校,連公園或社區中心也沒踏足過,他從沒有接觸過不信的人。「以前我是典型乖仔,像教會裡copy and paste的倒模,耶撚思維,站在台上那個講什麼,我照單全收,從不反思。」真空世界有一弔詭之處,同性戀在教會裡是禁忌,教友絕口不提,亞光從不知道自己喜歡男生是「罪」,傾慕男生或偷看G片的禁忌都收在「性」的畏懼之下。
「小朋友觸碰『性』總是畏懼,偷偷摸摸,我沒有將同性戀區分出來。」這個無知到真空的世界竟弔詭地保護了他的秘密和幼小的心靈。直到高中讀通識科,這是他人生第一次開竅,通識科講到「性別」概念,他才恍然大悟,原來男生可以喜歡男生,有個詞語叫「同性戀」。
然而同志身份的認同,要待他最近幾年才真正開竅,也是他從井底真空跳出來的契機。現在的亞光如此幻想自己可能的兩個人生,一條是成功被拗直的標準基督徒,父母和教友欣慰;另一條是同志基督徒,眾人眼中的異端,高調地走上同志平權運動之路。絡果他選擇了一條人煙稀少的行走,這令後來的一切截然不同。
-----------
「基督教最喜歡講,同性戀搞三搞四,屬靈生命好差。但我見到同志基督徒,與其他人沒有分別,我也沒有因為同志身份和上帝關係變差。上帝接受所有人,以前祂接受了黑人,接受了女人,今天也一樣接受同性戀。」亞光從大學團契接觸性別議題,慢慢接納自己的性傾向,了解神也愛和認同同性戀,最令他釋懷。『信二代』是因為父母信,他們由細到大返教會,那信仰怎樣由家庭信仰變成個人信仰?因為父母不是同性戀者,亞光要靠自己,以同性戀者的身份直接和神交流,也開始他的個人信仰。
-----------
「基督教最喜歡講,同性戀搞三搞四,屬靈生命好差。但我見到同志基督徒,與其他人沒有分別,我也沒有因為同志身份和上帝關係變差。上帝接受所有人,以前祂接受了黑人,接受了女人,今天也一樣接受同性戀。」亞光從大學團契接觸性別議題,慢慢接納自己的性傾向,了解神也愛和認同同性戀,最令他釋懷。『信二代』是因為父母信,他們由細到大返教會,那信仰怎樣由家庭信仰變成個人信仰?因為父母不是同性戀者,亞光要靠自己,以同性戀者的身份直接和神交流,也開始他的個人信仰。
「性傾向歧視條例是教會帶頭反對,令我覺得羞愧和耿耿於懷,廣義層面,我作為香港教會的一部分,也有份推動這件事。」亞光上年第一次參與同志遊行,有種贖罪心態,拿起個巨型牌,下大雨,路好難行,竟像背負十架一樣沉重。
亞光的背包一直扣上彩虹絲帶、彩虹襟章,他要故意表態,坦然自由在教會走動。允許同志在教會裡,來就是一件政治事件,因為亞光的存在,牧者要與反對的弟兄姐妹交涉。「傳統保守的教友好驚我,好驚同性戀三粒字,就像死啊病啊鬼不應該講。我一曝光,同性戀正式進入他們的生命中,不得不面對。所以出櫃是一個政治行動,向教會表達,教會裡有同性戀基督徒的存在,你要思考,不能覺得同志是教會以外的人,他是教會以內的人,而且他們是人,不是議題。」亞光尚未在自己教會出櫃,他靜待一個更好的時機,也想盡用出櫃的政治力量,希望在主流教會內爭取同性戀平權。「對教會歸屬感強,我打死也不願離開,因為我要改變教會,不是離開就算。」他說的,哀哭一同哀哭,高興一同高興。
「以前每年暑假我定必落街傳福音,全世界信耶穌最好,現在我好反感傳福音,如果全世界信耶穌,所有人變到像以前我一樣像井底之蛙,台上揸咪無論是什麼人,講什麼你都相信,好可怕。我不想自己的社區變成一言堂,我寧願是多元,不同性別、種族或宗教的人都能共融。」亞光堅定地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