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台教會長:​同婚與台灣獨立的政治文化關聯



林秀幸/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同婚釋憲公布之後,國際媒體一片正面頌讚,台灣年輕人更是振奮與驕傲,透過這個他們參與的政治與文化更新,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國家有別於對面那個老朽政權治下的冰封國度。台灣這個共同體「內」「外」都動起來,不知道民進黨政府是否看懂這個有機政治的潛能?這才是動態的政治,不是眼珠如豆斤斤計較幾張選票,碎碎念區域立委受到多少壓力的加減法……這些效應都讓「台灣」這兩個字,不僅增加了既有法律觀的挑戰,增加了外交政治的能動性(有動才有活路),也增加了「文化」的創造動力。特別要提出文化的創造性,這不僅是文化動態構成的論證,也一舉拋棄那種「大中華文化圈」的文化停滯論和決定論。「中華文化或是漢文化對同婚的排斥」這類論調……讓「台灣只有漢文化?」「漢文化的真正內涵和內部動力是什麼?」這些問題都被先驗式地決定,也對大眾矇混此類既定式。年輕人不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為什麼講到「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年輕人就被自動排除,不計算在內了呢?他們真正要說的是,被凍齡的中華文化(不是美女),不接受創造性的漢文化(其實是「漢」教條)……更何況,我們有原來就存在島嶼上的各族的原民文化,海洋思潮的拍岸沖擊。同婚的政治與文化運動就是台灣當代的創建,肯認它就是對自我主體的肯認,並且是現在式或現在進行式的台灣主體創造。真實的情況似乎是,大部分非理性反同者就是拒斥創造性,不接受文化與政治更新陣營的政治操練。其他人只是被動接受了他們語言中偷渡的人性怠惰,合力傳播了那些禁不起驗證的謠言。偏偏民進黨政府還不斷提供舞台給這些力量集結,展演,造謠與擴大影響力的機會。卻渾然不覺這些形勢,語言和潛在的動員和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滲透效應一樣,暗中拉扯出人性的恐懼和怠惰,以教條為名,不願回應變動中的世界。釋憲案公佈之後,民進黨政治人物如果繼續迴避正視政治進程的更新,依然無限迴圈「繼續溝通」的念經式獨白,只能說「獨派政黨」不是一勞永逸的宣稱就自動成為事實。如果民進黨認知的「獨立」意涵不能與時俱進,不能肯任當代台灣的創造性和主體性,民進黨遲早要把這塊神主牌也讓出來。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530/11292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