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顏色在不同脈絡下時常會代表不同的意義,然而現代的女性用品、嬰兒用品、商品系列卻都喜歡用粉紅/藍色去暗示、歸類購買族群,造成性別僵化的象徵。
奇怪的是,很多商品視女性為潛在的購買族群而提高價格,女性長期處在同工不同酬的狀況中,購買時卻因為此種分化要付上比男性更多的成本。
商品多往中性化方向設計,也讓男性解放對於中性顏色的喜好。
奇怪的是,很多商品視女性為潛在的購買族群而提高價格,女性長期處在同工不同酬的狀況中,購買時卻因為此種分化要付上比男性更多的成本。
商品多往中性化方向設計,也讓男性解放對於中性顏色的喜好。
報導節錄:
南韓攝影師尹丁美(JeongMee Yoon)在 2005 年啟動「粉紅&藍計畫」,透過鏡頭呈現兒童被自己所有的物品環繞的畫面。被拍攝的小女孩,全都坐在如出一轍的粉紅汪洋中。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女孩──粉紅色,男孩──藍色」的僵化切割,其實是二十世紀中葉之後的產物。在幾個世代之前,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1893 年,《紐約時報》一篇談論嬰兒服裝的文章中,提到一條穿搭規範,那就是「永遠把粉紅色給男生,藍色給女生。」該文作者與服裝店的女性受訪者都不確定為何有此一說,不過,作者倒是做出戲謔式的推論,她這麼寫著,「小男生的未來展望比小女生粉嫩多了,先天就是如此,想到必須以女人身分過一輩子⋯⋯足以讓小女生的臉色發青。」
1918 年,一份貿易出版品言之鑿鑿,聲稱「女藍、男粉紅」是「普遍被人接受的規則」,因為粉紅色是一種「比較果斷、堅強的顏色」,而藍色則是「比較纖細、雅致」。這可能很接近真正的原因。在士兵穿著猩紅外套、主教紅袍加身的時代,紅色是最陽剛的顏色,粉紅畢竟也是褪淡了的紅色。藍色則是聖母瑪利亞的代表色。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不同性別的兒童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概念,還是顯得有點奇怪。當時,嬰兒死亡率與出生率雙高,所有兩歲以下的兒童都穿著容易漂白的亞麻布衣。
--------------
粉紅色目前的形象問題,部分原因來自於女性主義反抗老派性別偏見的後座力。粉紅色被視為幼稚化女性的象徵,又因為藝術家開始混合胭脂紅、赭色與白色,在畫布上描繪裸女肌膚,因此它也具有情慾化女性的意涵。裸體畫的對象絕大多數仍然是女性。1989 年,大都會博物館裸體畫主角為女性的占比為 85%,女性畫家的占比卻僅有 5%。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女權團體「游擊隊女孩」對藝術界施壓,要求多元化發展,宣稱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日益惡化。反對以粉紅色物化女性的努力,唯一的收穫就是協助在 1970 年意外發現了一種特別的色調。
--------------
粉紅色目前的形象問題,部分原因來自於女性主義反抗老派性別偏見的後座力。粉紅色被視為幼稚化女性的象徵,又因為藝術家開始混合胭脂紅、赭色與白色,在畫布上描繪裸女肌膚,因此它也具有情慾化女性的意涵。裸體畫的對象絕大多數仍然是女性。1989 年,大都會博物館裸體畫主角為女性的占比為 85%,女性畫家的占比卻僅有 5%。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女權團體「游擊隊女孩」對藝術界施壓,要求多元化發展,宣稱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日益惡化。反對以粉紅色物化女性的努力,唯一的收穫就是協助在 1970 年意外發現了一種特別的色調。
最近的相關報導顯示,就算商品完全一樣,標注「女性專用」的商品價格,總是高於一般男性與男孩專用,從衣服到自行車安全帽,乃至尿失禁墊片皆然。2014 年 11 月,當時的法國婦女權利部部長帕斯卡爾.布瓦斯塔(Pascale Boistard)發現平價連鎖賣場 Monoprix 裡,一組五支的粉紅色拋棄式刮鬍刀售價1.8磅,一組十支的藍色拋棄式刮鬍刀售價卻是 1.72 鎊,於是要求了解,「難道粉紅色是奢華的顏色?」這就是「粉紅稅」事件。
Readmoo news 閱讀最前線
https://news.readmoo.com/2017/09/12/pink/
https://news.readmoo.com/2017/09/12/pin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