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拜好兄弟別忘好姐妹 桃市呼籲文化習俗要「性平」

祭祀是最能觀察到人們對不同性別有差別對待的習俗之一,在家家戶戶的祭祀活動當中,女性通常負責事前準備與善後,但是傳統上只能由男丁執行或主導各種祭拜儀式,尤其儀式當中對於「長男」、「長(男)孫」的看重,更說明了漢人文化裡重男輕女、家業傳子不傳女的思維,這也是導致性別不平等,使得人們過往多期待生子大於生女的原因之一。
  
未來婚姻平權入法、同性婚姻成為多元家庭類型之一以後,許多習俗勢必也會逐漸跟著變動。現今社會的家庭現實狀況已經和習俗離得越來越遠,讓習俗彈性一點,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不也是維持習俗最好的方式?
  
一起參加 #民法圓同婚虹帖傳幸福 https://goo.gl/YwHx94
爭取修民法與完整婚姻、親權保障
  
報導節錄:
「女性不論已婚或未婚,名字都不會被寫入族譜」、「未婚女性往生只能住進姑娘廟」…等傳統文化習俗的舊有觀念,對於女性就是一種不平等的歧視,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特別在中元節前夕,舉行「拜好兄弟,別忘好姐妹」性平充電會,透過行動劇和研討會,呼籲社會大眾翻轉陳舊觀念,文化習俗也可以很 「性平」。
習俗文化是漫漫歷史累積的慣習,長年深根蒂固。傳統社會以男性為尊,許多習俗具有貶抑女性之意。根據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與女書店的調查,「女性不論已婚或未婚,名字都不會被寫入族譜」、「未婚女性往生只能住進姑娘廟」、「女兒出嫁時娘家要潑水」、「已婚的女兒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親人過世時,只能由男生執幡、主祭」是女性最難以忍受的5大習俗。
社會局也特別以這些習俗文化對女性的歧視為重點,今日上午在市府青年事務局1樓多功能展演廳舉行「拜好兄弟,別忘好姐妹」性平充電會。首先由性平花木蘭種子演出kuso爆笑的行動劇「好姐妹中元節的一天」,內容描述好想回家看看的小倩,因為沒有結婚進不了祠堂,被族人排拒在外;中元普渡,大家都拜好兄弟,好姐妹貞子一口都吃不到,餓得只能在地上爬……。一幕幕都顯示出人間的性別歧視,這樣不公平、不溫暖、不友善的人間,讓好姐妹都不想回來了。
  
延伸閱讀:
蕭昭君〈從祭祀文化覺醒,姑娘偶要去陰間繼續做婦運〉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39436
  
#中元普渡眾生不分性別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
#祭祀 #習俗
  
台灣好新聞
http://www.taiwanhot.net/?p=4910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