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胎化政策導致性別失衡與相關社會問題
報導節錄:
紐約時報中文網:你最近在《外交政策》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性愛娃娃甚至是性愛機械人市場出現飆升的現象。除了性玩具需求增加外,數以百萬的男人很難找到真正的女人當伴侶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是否會如一些分析師預測的那樣,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你看到了什麼關鍵指標或證據?
方鳳美:有許多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中國的性別不平等造成了犯罪上升、男性的抑鬱以及性販賣。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清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的經濟學家合作的研究顯示,男性越來越多導致中國的犯罪率提升三分之一。
即便很難找到性販賣的數據——中國不會去編撰中國男人在越南、柬埔寨和朝鮮等國對女性進行性掠奪的綜合數據——但是來自鄰國的統計數字顯示出上升的趨勢。僅僅是在越南,2011年至2015年間,估計有4500名婦女遭到販賣,其中70%賣到了中國,一名越南「新娘」可以賣到約1.85萬美元。另外,今年美國國務院將中國列為全球性交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紐約時報中文網:中國開放生第二胎後,人口增長(2016年出生率上升了7.9%)至今仍遠低於為維持中國勞動力規模的替代率,人口迅速老齡化,你認為中國可以採取哪些其他合法措施,激勵人們有更多的孩子,並減少性別失衡?
方鳳美:假如人口真的會迅速增長的話,我實在看不出有何魔法或捷徑。一些歐洲國家在穩定出生率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效,但這是他們通過巨額獎勵——嬰兒獎金、津貼或免費入學、醫療保健和育兒等方式來實現的。然而,這些措施的成本高昂,中國是否有政治意願,更不用說有能力來做到這些事?特別是在公共開支方面還有很多其他的要求,比方說,需要供養超越整個歐洲的退休人口。
也有學者認為,這些措施在儒家社會可能不會那樣有效,即使是在有大量補貼的韓國和新加坡等地,出生率也一直很低,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學者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儒家對墮胎的態度和天主教比起來更開明的緣故,根據儒家的觀點,人類的生命是從出生開始的。另一個理論是,儒家思想是父權主義,因此壓抑了男女平等的進步,從而使得職業女性比較不會想要大的家庭,因為她們要承擔主要負擔。雖然因果關係尚不清楚,但新加坡、韓國、香港和日本等地的出生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而每個女人的出生率在1.2%至1.1%左右,而中國的出生率正在接近1.6%。這些都是以儒家為基礎的社會。
如果一個國家不能有機地擴大人口,總還是存在輸入勞動力的這個選項,但引進移民人口並整合他們也是有問題的,中國這個以漢人為主的社會未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所以眼下所有選項都很困難,需要時間。至少對於下一代來說,人口失衡將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goo.gl/xWQU13
https://goo.gl/xWQU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