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我與同志媽媽的對話之旅

內文節錄:
《日常對話》的起點是位在蘆洲的一所社大裡......我學到了如何去觀看與思考,學會重新理解自己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那是一種每個人都應該要懂,但掌有權力的人們不太希望我們擁有的能力。
    
老實說,從來沒有想過會因為這部關於我們家的電影,給自己帶來什麼名或利,因為原本只是像抓著浮木求生,希望能夠透過電影來改變自己與最重要的人之間的關係。但從今年初獲得柏林影展給的獎項,到下半年被推派為台灣參與奧斯卡外語片競賽,這些經歷的確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改變。而我終究還是個悲觀的人,因為這些改變所帶給我的擔心,其實比開心還要更多一些。
  
我擔心這段經歷會被誤讀成一個「只要努力就能出人頭地」的勵志故事,讓人們反而忘了去面對我原先想要告訴的:那些關於階級、關於標籤、關於家與家人、關於傷痛、關於社會上的種種暴力與無力。
  
我也擔心自己會不會迷失於不斷湧來的肯定與讚美,讓自己在一場又一場的放映與座談邀約之間,原本質樸純粹的初心逐漸產生質變。
  
所幸,好些前輩與朋友不時就會提醒我,不要忘記自己是誰。中輟、陣頭、受性侵、同志的小孩…,儘管這些名詞這輩子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因為它們本就已構成我這個人的一部分,但我已經明白自己並不會因為經歷這些就變得比較差。至於「得獎導演」這個頭銜也就只是另外一個新標籤,我也不會因為這個頭銜就變成另一個不同的人。
  
日常對話 Small Talk #黃惠偵 #紀錄片 #奧斯卡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culture/paper/114913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