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女生可以勇敢,男生也可以柔弱嗎?我們是阿督,「姊妹」在部落裡的自在空間

Mata Taiwan 真是個很棒的網站!快來認識排灣族的「姊妹」認同。
內文節錄:
在現今討論性別議題,經常會引用 LGBTI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陰陽人、酷兒)。然而在這套西方社會依據性別傾向與性別氣質做出的分類,「姐妹」並不屬於上述任何一類,而是另外被創造出來的身份認同。
「姊妹」這個詞可以從對話裡的引用,透露出其性別類屬或性傾向;有趣的是,Remaljiz 發現他們會用 adju(排灣語,好姐妹的互稱,音譯為「阿督」)來稱呼彼此,這是借用女生之間的稱呼方式。對話中提到心儀對象是異性戀時,會說他有「女朋友」,以此區隔和「姊妹」是不同身份的人,因此可以得知「姊妹」生理性別屬於男性,喜歡生理男性。Remaljiz 說,他們不使用「男同志」來標示自己,是因為覺得「這是漢人在使用的詞」。
在部落因為人際關係緊密,「姊妹」會在長輩面前隱藏自己 ; 在學校可以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因此感到最自在;在教會則是青年團契活動時,「姊妹」之間彼此會知道身份 ; 而在家的空間,可能與兄弟姊妹相處很自在,但與長輩在一起就很不自在。這是大部分「姊妹」在四種空間的處境差異,不過也有少數不一樣。
而特別的是,在北排灣的長老教會勢力龐大,作為一個具神聖性與合法性的空間,青年團契時間正好提供給「姊妹」們一個「合理的」聚會,對他們來說,教會是一個能夠展現自己、拉抬人氣的舞台,「姊妹」被教會排擠的經驗反而很少。
有些反同族人相信《聖經》對於生活的地位,似乎遠超過於對土地的連結 —— 在他們之中,有些人甚至認為基督信仰相對於部落是「較文明」的象徵,教會幹部也因此直接反映族人對社經地位的看法,如長老教會的團契會長、代議長老,會被視為讀比較多書、職業受尊重的身份,講話有影響力,而沒有信仰的族人則相對薄弱。
「像是狩獵或土地,明明會直接影像到生活權利的公共事務,以前沒有特別大聲,但相反的,對於同性婚姻反而表現特別積極,好像當社會議題和聖經特別有連結時,(反同族人)會很激動、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這也是 Remaljiz 他研究性別以來的長久困惑,也不禁讓他好奇,若不是信仰基督但反對同婚的人,會是什麼理由。
#原住民 #排灣族 #姊妹 #adju
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We Love Taiwanese Aborigin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