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從飲食窺見兩性不平等

科學考古從飲食看性別
內文節錄:
新石器時代大約始於一萬年前,同時期農業開始;骨骼成份分析指出,那時男女飲食沒有什麼差異,兩性都食用肉類和穀物。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的人類學家波契基納(Kate Pechenkina)說:「農耕初期,女性在糧食生產上有很多貢獻。(男性和女性)吃同樣的食物,彼此地位也差不多。」
這項骨骼研究顯示,在公元前771~221年(編按:大致是東周時期),男性持續食用小米和肉類,但女性膳食中的肉類消失,小麥取而代之。女性骨骼也開始顯現眶頂篩孔樣病變(cribra orbitalia),這是一種骨質疏鬆症,也是兒童營養不良的指標。波契基納說:「這表示從兒童初期,女性就已經受到不好的待遇。」
為什麼權力的失衡與小麥、家畜、青銅等物品的引進同時發生,有些人類學家提出解釋:這些新資源讓富人有機會累積財富,可能也因此提供了一個窗口,讓男性掌控這些新食物和資源,然後用他們新取得的權力壓制女性。
暴力或許也在其中產生部份作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人類學家安布羅斯(Stanley H. Ambrose)參與這項研究,他說:「(中國青銅器時代末期)稱為戰國時代。當生活充斥殺戮時,男性的地位通常因戰士階級而提升。」
不過這類理論不該視為單一的解釋。社會不平等有很多不同的形成途徑,許多系統中的元素也不見得一直存在,例如邁向薪資平等有可能逐漸使得西方世界廣泛消除性別不平等。
中國古代性別不平等的證據不只顯現在骨骼上,從青銅器時代開始,在女性墳墓中發現的陪葬品就少於男性,顯示當時女性死後的待遇也比較不好。波伊克斯特拉認為:「這說明了,(性別)歧視是一輩子的。」
《科學《科學人雜誌》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newscan&id=34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