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投身同志運動廿年、創香港同志遊行 陳文慧:香港需要人權政府

女同志/男同志面對的性別議題不盡相同,相形之下女同志的可見度也較小,然而在同志運動的脈絡裡卻也難以分割各族群,性少數的平權運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報導節錄:
陳文慧從前以為多辦同志活動,播電影演話劇就能改變社會對同性戀的目光。直至2006年她接受港台節目《鏗鏘集》訪問,該集《同志‧戀人》播出後,廣管局收到逾廿宗投訴,局方最後裁定港台播映同性戀內容不持平違反《電視通用業務守則》;一班同志不服,與廣管局打官司終勝訴,她才發覺改變社會還是要靠政策倡議。自此,她更加落力談修例立法,2010年終成功令政府修訂家庭暴力條例,保障同性同居伴侶。
花五年時間才修了家暴法,陳文慧說同運人士倡議近廿年的「性傾向歧視條例」及同性婚姻至今仍未成功立法,或許還要靠一個重視人權的政府,承認性小眾權益是關乎人權的議題。
投身同志運動25年,陳文慧一年多前離任香港女同盟會會長,不再屬任何性小眾組織。她其實沒退下來,不久前與另外兩個同運人士開展「香港同志運動歷史研究計劃」,全因覺得同志運動來到今天,或許需要回顧歷史再看以後走向。
-----------
陳文慧亦與幾個女同志在1996年成立了「女同苑」,「我們幾個想試下,專辦活動給女仔玩,很多女同志和女雙性戀者入會。」在2003年她想籌備一個台前幕後皆為女生的話劇,以及「女人愛上女人」的口述歷史,又創辦了「香港女同盟會」。
她說早在「十分一會」討論同性戀已傾向男同志,「他們90年代剛面對男性性行為非刑事化的爭議,社會亦只顧爭辯男同志有否愛滋,男仔被歧視更多,就更多人走出來反抗,爭取他們的生活空間,故連Gay Bar最高峰都可能有百間;相反女同志酒吧最多也僅五六間,女仔相對被隱蔽和不受重視。」
當時同運界也留意到男女同志的需要不同,甚至有人想過分家抗爭。「如今想起覺得可笑,大家會爭論『男女同志』或『女男同志』的稱呼更受尊重,怎樣稱呼才政治正確。但中間有幾年我們又強調大家都一樣要團結抗爭。」近幾年多了跨性別人士甚至雙性人加入運動,陳文慧承認性小眾包括男女同志確實各有不同,「譬如同志不會明白在沒有性別承認法下,跨性者人士遭遇的困難;但現在各派的性小眾都和和氣氣地合作,又會發展不同戰線。」
-----------
「我們開始覺得現身的重要,但IDAHO(國際不再恐同日)始終是為反對恐同的,辦了幾年,我們想更正面面向大眾,於是2008年便有了第一屆同志遊行。」陳文慧說,遊行是代表向公眾現身,性小眾與否也能加入隊伍,「這些另一個民意基礎累積,也讓香港人知道,有一班同志確實存在。」
她自2008年起連續4年與隊友籌辦同志遊行,擔任發言人和總指揮,亦主動找來其他社會和婦女組織如民陣、新婦女協進會支持合作。她說,同志運動要爭取主流組織加入,才能受重視。2012年歌手何韻詩在同志遊行當日公開性取向,同一年亦有多名公眾人物如立法會議員陳志全和歌手黃耀明等公眾人物相繼出櫃,同志議題再次成為熱話。
「大家以為連名人都出櫃後,公眾便了解同性戀,不再歧視,社會好和諧。但可能是假象。還有許多同志躲在衣櫃裏,不欲同事或親友知道自己性向,別人問起他們會撒謊或支吾以對,這代表歧視同性戀的目光仍未消除。」陳文慧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