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聶雅婷觀點:性別‧政治‧身體—朱孟庠畫下台灣百年婦運

內文節錄:
難得一位覺醒的女性藝術家,以深刻的人文關懷,記錄台灣婦女走過的艱辛之路,朱孟庠是一位始終如一,不改初衷,不隨藝術市場喜好而畫的左派女性主義創作者。
1982年孟庠20歲師專畢業,在貧民區任教,見應如初生朝陽的學生,卻身染性病心痛不已,從此開始邊緣女性的關注,1987年隨著「彩虹專案」「反對販賣人口——關懷雛妓」運動,遊行至華西街,並到台北市桂林分局遞交抗議聲明。此後她便時常在未改建前的龍山寺附近觀察社會底層的生活,如盲眼按摩人、流浪漢、站壁流鶯……她走過台灣婦運,弱勢關懷的左派情懷,一直是她的藝文創作的核心精神。2016年小桃阿嬤過世,她再畫下慰安婦系列,她畫筆下的人物,可說是橫亙一甲子的婦運紀實,當然最終期待女性能翻轉生命,掙脫支配與宰制,得到心靈上的自由。
朱孟庠的FREE‧WOMEN〈女人想飛〉女性視界個展剛結束,我用心體會她集合2015年〈折翼天使〉及2016〈神女〉〈慰安婦〉等感人作品,筆下雛妓、公娼、紅燈女、盲眼按摩女、舞女、檳榔西施、慰安婦等栩栩如生,最終在2017〈女人想飛〉積極呈現了生命的躍動,鼓舞女性勇敢地築夢飛翔,讓自己的視野海闊天空 。孟庠的畫作宛如再現台灣婦運百年,結合理論與實踐,做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她始終凝視著處境中女性角色嬗變,做為一個革命者,她革掉女性傳統命運枷鎖,將女性視角提升,凝視觀看這千百年來做為女性身體的生命經驗變化本身,在社會脈胳當中如何以抗拒並重合這差異變化的可能性。
------------
誰說藝術不能有政治性呢?一位長期關懷社會議題的藝術家,其選擇必然是孤寂的,因為台灣藝術圈基於廣大市場考量,一向避免談及政治或者不涉及政治面向。然而朱孟庠這位藝術革命家,她以一貫作風忠於自己生命的『新感性』這個不討喜的政治面向,來進行藝術的政治實踐。另一方面孟庠也用心探索女性的內心世界,渴望打開女性心靈的祕密抽屜,舉凡女性愛情、婚姻、生育、身體、性別認同、性自主權、 性別與政治……她都思考著、畫著,一如黑盒子的揭密,直探靈魂深處。
朱孟庠勇於去除掉喪失自由的舊感性,展現在「使人感到必須廢除不義和悲慘」,「反對暴力與剥削的鬥爭中」。審美造就了新感性,新感性使人由受制於的壓抑的現實中逃脫,獲得一種解放,並創造出自由的領域,從而與理性重建一種和諧的關係。孟庠著重這種新感性抒發,強調女人身體不是市場的消費商品,不再以競爭性剝削或恐怖為基礎,並且意圖擺脫不自由社會的抑制滿足,而這便是一種新感性革命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