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流給誰比流在哪,更重要。」
這句廣告詞的出現似乎表示女性從來沒有離開固守的男/女二元體制,從粉紅內褲到第一次經血,純潔、守貞被重複強調,而女性的性更是被視為珍貴、不能隨便,又強化了女性在性事方面的道德層面。然而,性慾、身體的自主權不屬於任何他人,女性的血只需要為自己而流。
這句廣告詞的出現似乎表示女性從來沒有離開固守的男/女二元體制,從粉紅內褲到第一次經血,純潔、守貞被重複強調,而女性的性更是被視為珍貴、不能隨便,又強化了女性在性事方面的道德層面。然而,性慾、身體的自主權不屬於任何他人,女性的血只需要為自己而流。
報導節錄:
當女性被口口聲聲地以「保護」為名、貼上「弱者」的標籤,成為親和性歧視,架空了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在這個以粉紅內褲代表女性的文案裡-我們就不提這其中的刻板印象到底有多少-這句話代表一個被要求守貞的群體。失去主控權,也體現在女性被要求禁慾、要求動作不可以太大、要求裙子不可以穿太短以「保護處女膜」,直指對女體與情慾的戒備守護,更看出這樣的文案背後,不是一條情慾與創意勃勃的河渠,而是一片情感教育與身體教育的枯燥沙漠。
---------------
這種歸咎悲劇在受害者身上的「受害人檢討效應(victim blaming)」,不僅是引發受害人的創傷經驗,更可能阻斷性侵受害人的求助之路。如果是正在受性暴力傷害的閱聽人,看完這份文案之後是否還願意求助?難過地正是文章中闡明這是「有策略地設定」,才讓我們知道,原來這樣的傷害是一種策略。
---------------
「檢討受害人」這樣的認知失調和自我防衛,或許正是一種對於自己「開了惡劣玩笑的安慰」,一如那些對於受害者的檢討聲浪,到最後其實只是想安慰自己:只要我不這麼做,我就不會遭受這樣的厄運-於是,不知不覺中,你也成了那些你不想成為的惡意之一。
---------------
這種歸咎悲劇在受害者身上的「受害人檢討效應(victim blaming)」,不僅是引發受害人的創傷經驗,更可能阻斷性侵受害人的求助之路。如果是正在受性暴力傷害的閱聽人,看完這份文案之後是否還願意求助?難過地正是文章中闡明這是「有策略地設定」,才讓我們知道,原來這樣的傷害是一種策略。
---------------
「檢討受害人」這樣的認知失調和自我防衛,或許正是一種對於自己「開了惡劣玩笑的安慰」,一如那些對於受害者的檢討聲浪,到最後其實只是想安慰自己:只要我不這麼做,我就不會遭受這樣的厄運-於是,不知不覺中,你也成了那些你不想成為的惡意之一。
當你覺得不對勁,卻又說不出為甚麼的時候,這就是體制的力量。這樣的體制建構起你的認知基模,讓你「不舒服又說不出個所以然」。與其說女性主義者易怒,我更願意說「女性主義者是善感的。」正因為每一個女性主義者都在那個「到底是不是我太敏感」中搖擺過,才更知道動筆與挺身的重要。
這樣的廣告,看完後本該莞爾一笑,但正因為覺得「想找出這樣的不舒服」,正因為還看到這裡對創意的苦心,才更要勉強這群創作者一起張開性別的眼睛,也才更覺得-身為一位女性主義者,在更多悲劇發生前,當你第一次動筆寫出自己的不安,寫給誰,應該比血給誰,還要早。
這樣的廣告,看完後本該莞爾一笑,但正因為覺得「想找出這樣的不舒服」,正因為還看到這裡對創意的苦心,才更要勉強這群創作者一起張開性別的眼睛,也才更覺得-身為一位女性主義者,在更多悲劇發生前,當你第一次動筆寫出自己的不安,寫給誰,應該比血給誰,還要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