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些臺灣老師也會做這種事,特別是發現兩名同性學生談戀愛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常是:應該打電話告知家長。如果老師們有看到這則報導,請記得至少做到最低標準:如何對待異性戀學生的交往,對同志學生的交往比照辦理就好;特別是性少數學生的隱私,無論學生是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都需要格外謹慎看待、不任意向第三人透露(包括家長),除非學生本人同意。
雖然部分老師處理學生談戀愛的方式本身就讓人捏好幾把冷汗,但至少不要對LGBTQ給予標籤化,或是企圖「預防」、「改變」學生性傾向、性別認同的特殊對待。當然,如果老師能具有敏感度進行更細膩的處理,例如:觀察學生在團體中是否有因此遭受不平等的對待,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或是透過教學主動促進班級、校園的友善氣氛,自然更好。
雖然部分老師處理學生談戀愛的方式本身就讓人捏好幾把冷汗,但至少不要對LGBTQ給予標籤化,或是企圖「預防」、「改變」學生性傾向、性別認同的特殊對待。當然,如果老師能具有敏感度進行更細膩的處理,例如:觀察學生在團體中是否有因此遭受不平等的對待,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或是透過教學主動促進班級、校園的友善氣氛,自然更好。
報導節錄:
《日本時報》(Japan Times)指出,日本學校老師在發現學生為LGBT時,常常未經學生同意,便通報家長或告知班上其他同學,使得學生因此對老師失去信任,畏懼同學的惡意眼光。
《日本時報》(Japan Times)指出,日本學校老師在發現學生為LGBT時,常常未經學生同意,便通報家長或告知班上其他同學,使得學生因此對老師失去信任,畏懼同學的惡意眼光。
日本非營利團體「共生」致力於解決性別歧視問題和協助弱勢團體。「共生」的執行代表原(Minata Hara)提到,即使學生只和老師諮詢,家長往往很快就得知。有些家長難以接受,便會辱罵孩子,同時責備自己教導不周,才會影響小孩的性傾向。
原補充說明,大部分的老師在得知後,都希望周遭的人能了解學生狀況,但因為缺乏理解,老師常常心中毫無計畫便輕易說出學生的困擾。
有鑒於這樣的情形,文部科學省2016年提供教育手冊給全國學校,指導老師如何協助性別弱勢的學生。千葉縣柏市提供性別教育的負責人表示,目前當務之急便是確保老師不要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傷害學生。不過日本東北區域一位曾教導學生LGBT知識的老師認為,這方面的努力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日本性別認同障礙學會(Japanese Society of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和日本神經精神學會(Japanese Society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7月皆曾要求文部科學省警告學校老師,強迫學生出櫃可能導致精神疾病甚至是自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